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逃避世界公民責任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3日 06:35
2017年06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各國領導人異口同聲譴責,同時堅定地重申,沒有美國參與,照樣繼續致力控制氣溫上升,法國新總統馬克龍更借用特朗普競選口氣,促請國際社會攜手對抗氣候變化,「讓地球再次強大起來」(make the planet great again)。美國是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之一,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但求討好國內支持者,罔顧世界公民責任,令人扼腕。


全球對付暖化受挫

中國難以獨大挑樑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究竟有多大的影響,意見仍然不一。美國能源消費總量是全球的18%,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表示,美國退出將會使全球氣溫在本世紀末升高攝氏0.3度。這是按照美國完全不兌現承諾,其他國家的措施不變的條件下估算的。不過美國一些州份並不認同特朗普的決定,仍然願意繼續推動減排。平情而論,美國自2007年以來經濟增長了12%,總體能源消費量下降了3.6%,美國對清潔能源的投入,不會因為特朗普一句話而戛然而止,美國對頁岩氣的開採和研究不會因此停滯,天然氣使用對替代煤炭的作用不會因此而停止。所以,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雖然是對控制全球暖化的一次沉重打擊,然而也未至於是「世界末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全球致力控制氣候變化的趨勢是不可能停止的,歐洲無論是國家與人民的環保意識都是全球最高的,他們對控制排放量只會進一步採取措施,中國與印度是崛起中的國家,近年在降低排放量的努力與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隨着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外界關注中國會否代取代美國,成為對抗全球暖化的領袖,有一種說法甚至認為,美國放棄了世界公民的道德領袖地位,將會由中國取代,云云。有關說法善意地看是抬舉了中國,反之則是整蠱之說。發達國家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援助,美國向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提供30億美元,目前已經支付10億美元,中國有可能負擔起這個原來由美國承擔的責任嗎?把這個責任推給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承擔,說的不好聽,是捧殺,意即如果中國沒有取代美國地位,就是不負責任,這是對中國不公平的要求與對待。


討論美國在世界氣候變化協定的地位,不妨回顧《巴黎協定》達成共識的由來。2009年底,各國領袖雲集丹麥哥本哈根,商議全球氣候變化峰會,會上發達國與發展國在減少碳排放量的步伐與承擔責任方面分歧甚大,眼看無法達成協議而無功而返,中國與金磚國家單獨舉行閉門會議,務求就發展中國家立場達成一致意見,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破門而入」,詢問主持會議的溫家寶總理是否可以加入,最終美國代表發達國家,跟金磚五國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達成初步協議。這是6年後歷史性《巴黎協定》獲得200個國家參與的基礎。


特朗普倡重新談判

恐對發展國更苛索

奧巴馬總統的做法,按照美國人的說法是「can't beat him, join him」(打不過就和他在一起)。美國過去一百多年來,建立成一個帝國,無論是處心積慮有意為之,還是歷史的陰差陽錯把美國推到巔峰,今天美國還是全球最具實力的國家,美國一直以經濟和軍事實力獨攬大權,運用外交手段強化其地位,或者軍事經濟手段兼施迫使別國就範。奧巴馬眼看美國在九一一本土遇襲事件後,氣勢從強轉頹,經過金融危機後經濟有走下坡趨勢,在全球共識的問題上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美國從巔峰地位滑落,這是美國人不敢不想又不願承認的現實,特朗普就是利用美國人的這種心態,逆流而上,希望在這個問題上打翻身仗,競選中提出的口號,「令美國再次強大」,盡顯這種逆反的心態。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的同時,表示可以重新談判,締訂新協定,歐洲國家迅速拒絕,不過從中可以窺視,特朗普還是想重奪領導地位的話語權和重訂新的條件,這個思路跟他對北約國家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特朗普質疑北約其他成員國承擔不足,美國過去大包大攬所承擔的財力與軍事支出,是損害美國人民利益的,如果氣候協定重新談判,美國必然會對發展中國家需要承擔的責任提出更高的要求。


特朗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有助討好國內支持者,惟對美國煤礦工人和其他高排放產業的幫助有多大,實難預料。不過美國就算要退出巴黎協定,按照協定要求,必須要在2020年才能實施,到時美國已經重新大選,特朗普是否能夠連任,仍是未知之數,只是全球暖化危機已經迫在眉睫,美國在減排方面再拖全球後腿,無疑令人既沮喪亦憂心。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