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均瑜:由對抗走向共識?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1日 06:35
2017年06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向教育界公布了她的50億元大計,徵求意見、凝聚共識,然後準備在7月1日上任後立即交立法會審議,爭取在立法會7月中休會前通過,以便9月開學時可以惠及師生。


會上她雖然要求不要公開詳細內容及具體數字,以免立法會議員感覺不好,但是傳媒就是有辦法,把所有準備申請撥款的項目及數目統統都挖了出來。


增加經常開支長期是一道緊箍咒

其實這些項目都是業界爭取多年的訴求,所以無論是在會上還是會後都沒有人表示異議。當然,意見還是不少,例如幼教界就不滿沒有幼師薪級表。雖然大家都明白薪級表問題複雜,沒有可能趕及7月前解決,但如果能夠有時間表和路線圖的表述,大家就會安心很多。又例如中小學的「班師比」只增加0.1,大家都覺得不足夠。資助學生修讀自資院校學士學位課程,亦有人覺得不夠,除了希望加大資助額外,更希望能擴至副學位課程等等。


林鄭在會上亦多次表示,今次申請的項目只是第一步,因為要趕及9月前撥款,故項目必須沒有爭議、較具體、可操作。日後教育界如有共識、有需要,還可以增加教育的投入,50億元並不是上限。


曾與政府打交道的人都知道,在過去一段很長的日子,增加經常開支是一道緊箍咒。一些很好的建議,就算說服了教育局甚至特首,因為牽涉到經常開支每每都無疾而終。例如教聯會曾經爭取在每所學校增設一名行政人員編制,以減輕教師的行政工作負擔,成功讓時任特首曾蔭權寫進了他的施政報告,教育局把計劃試驗了兩年又兩年,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原因被告知就是沒有被列為經常開支!


林鄭今次答應增加50億元的經常開支,數目雖然不小,但更重要是打開了缺口,為日後業界的繼續爭取,提供了空間。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教育是百年大計,很多時候「短錢」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當然林鄭亦明言增加教育經費不是為了競選,不是為一時掌聲,也不會屈從壓力,必須理念先行,必須是為了香港的教育質素、為了香港的人才培養。所以她提出日後的教育大計必須凝聚共識、專業領航。因此今次撥款申請對教育界極為重要、極具意義。


爭取沒人反對撥款 對新政府是考驗

要成事,除了教育界要有共識之外,還需要過立法會這一關。眾所周知,政府雖然有足夠的多數票通過政府的議案,但少數議員玩弄程序及拉布就可以令到議案胎死腹中。過往很多重大的議案和法案如醞釀經年的《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就是因為一名議員的拉布而告夭折。今次的教育撥款,從審議到通過只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只要有一名議員蓄意阻撓,就會被拉倒。因此,要通過撥款,不是要爭取足夠的支持,而是要爭取沒有人反對,才能成功,難度實在不小!這對於林鄭及新一屆政府團隊無疑是一場考驗。


作為教育界的一員,當然希望撥款能夠順利通過,以便學校能夠改善教育質素和學生能夠減輕負擔,實實在在地造福市民。况且今次的項目不具爭議亦無政治性,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有把它拉倒的理由。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也十分希望立法會能夠通過撥款,因為通過了,就可能標誌着本港的政治生態,由對抗走向共識!這個變化對香港社會及未來發展就更為重要。


是否如此,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是資深教育工作者

[黃均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