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反向槓桿ETF 單邊市「密食當三番」 倘大市波動 看對趨向回報也跑輸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25日 18:35
2017年05月25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反向及槓桿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產品發展落後日本、韓國和台灣幾年,香港今年3月中終於推出恒指和國指反向及兩倍槓桿ETF產品。該類ETF的提供商,坊間共有5家,其中華夏Direxion、南方東英、未來資產及三星的產品較為齊備,恒指、國指各有反向和兩倍槓桿ETF共四隻產品,易方達元大則暫時僅有恒指每日反向ETF。業界人士建議應善用此類ETF,可為投資組合做廉價對冲,又可在升幅較少市况下「密食當三番」。
恒指反向ETF雖然無法實現對個別股票的直接對冲,但卻能夠間接對冲恒指中的重磅股。未來資產ETF投資策略師陳慧雅表示,比如對於第一日沽售第二日未必能再買回的騰訊(0700),在擔心股份短線超買、但中線仍值得持有時,便適宜使用反向ETF對冲。騰訊股價、持股股數、騰訊啤打系數及希望對冲的風險(一半風險即為0.5)乘積,與反向ETF產品股價之比,即為所需反向ETF的數量。
除了間接對冲指數重磅股,康宏資產管理零售及大眾富裕財管業務部董事總經理吳方俊就提出,還可對冲自己投資組合內的中國股票。他表示,由現時成交看,恒指槓桿ETF成交較反向ETF成交多,國指則相反,反向ETF成交較槓桿ETF多,間接反映市場對恒指看升較多,對國指則看跌較多。投資者看好內地科網企業等新經濟股票,又同時擔心國內經濟下行風險時,國指反向ETF則可作為投資者新經濟股票組合之外的對冲工具。
國泰投信:散戶比例達80%
根據台灣的經驗,反向和槓桿ETF多以散戶為主。台灣國泰金控、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表示,整體ETF產品中,散戶和機構投資者分別為55%和45%,反向及槓桿產品中,散戶比例則高達70%至80%。另外,台灣交易所副總經理黃乃寬則稱,購買槓桿反向ETF的人群平均年齡為45歲,整體ETF客戶平均年齡則為30歲,「年輕人的風險偏好更高,他們可能更鍾愛期貨期權」。
在證監會要求下,每家公司的反向和槓桿ETF產品概要均會列明長期持有風險,例如「產品並非為持有超過1日而設的,因為產品超過1日期間的表現無論在數額及可能方向上都很可能與指數在同一期間的槓桿表現不同(例如損失可能超出指數跌幅的兩倍)」。
未來資產:市場誇大槓桿產品複合效應
不過,陳慧雅就表示,市場對槓桿產品的複合效應被誇大,其實槓桿ETF持有不足1個月時,複合效應有限。她解釋稱,當市况呈單一走向時,無論持續趨升還是持續趨跌,2倍槓桿產品的表現通常能夠跑贏指數累積回報的2倍。當市况趨升,但波動較大,2倍槓桿產品的表現則通常跑輸指數回報的2倍。沒有方向的大市對投資者較為不利,「當投資者對大市有300點至400點的看法時, 可以使用這類工具,即使每次只賺5%至6%,都可以『密食當三番』」。
吳方俊亦表示,當日買入賣出與賭博無異,持貨太短亦無益處,建議根據自己決定的「目標價」進行操作。
康宏:產品成交量愈多愈有利
至於坊間多個同類產品,吳方俊認為並無明顯優劣之分,不過不妨參考產品成交量,成交量愈多愈有利。在恒指、國指反向及槓桿ETF出現之前,坊間已有標普500、納斯達克100,以及韓國KOSPI、日本東證指數的反向和槓桿ETF工具,不過因為成交較弱,難進行策略操作。
明報記者
[理財專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