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音波間諜」追蹤手機推廣告 智能裝置Apps暗收高頻聲 反饋用戶私隱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24日 06:35
2017年05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德國一家大學的研究發現,現時有數以百計Android應用程式採用了「間諜」技術,能夠暗中接收來自電視、網站甚至是店舖發出的「類超音波」,相信是用以監察使用者的日常習慣和位置,追蹤用戶活動,然後分析用戶收看電視的習慣和使用電子產品的情形,幫助廣告商或產品製造商推播適合該用戶的產品信息,這類「聲音間諜」有侵犯民眾私隱之嫌。
明報記者
Android機發現 知名企業採用
德國布倫瑞克技術大學(Brunswick Technical University)系統安全研究團隊的研究顯示,截至今年1月,有234個Android應用程式在用戶不知情下,利用手提電子裝置的麥克風接收用戶周圍環境的接近超音波信號,數字遠較2015年4月時的6個和2015年12月時的39個為多。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許多知名企業的Apps都有採用這項技術追蹤用戶,包括菲律賓的麥當勞快餐店和美國冬甩公司Krispy Kreme Doughnuts,其他應用主要針對印度和菲律賓用戶,部分下載量高達500萬次,而這些程式在私隱政策中都沒有披露這種追蹤行為。此外,研究人員在歐洲兩座城市抽樣調查35家店舖,發現最少4家商店有在店內播出「類超音波」信號。
研究人員指出,用戶一旦安裝了暗中接收「類超音波」信號的這些應用程式,會面對4種方式的私隱威脅(見圖),包含媒體追蹤(media tracking)、跨設備追蹤(cross-device tracking)、位置追蹤(location tracking)和去匿名化(de-anonymization)。
了解用戶習慣 度身推送廣告
專家指出,廣告商可以在多媒體廣告內容嵌入這些頻率範圍大概在18千赫到20千赫之間的接近超音波信號,這些信號一般人不會察覺(見另稿),內含特別資訊,例如時間或位置,裝了特定Apps的用戶電子產品的麥克風接收這些音波後,會將用戶觀看特定媒體內容所花費的時間、了解用戶喜歡何種類型媒體內容等資料傳送,廣告商就可根據用戶喜好度身訂做廣告。而當內嵌音波信號的廣告播放時,用戶所有電子裝置會同時接收,讓廣告商得知這些裝置是屬於同一用戶,進一步了解其習慣。
另外,用戶電子產品會接收到店舖發出的音波信號後,廣告商便可得知用戶的外出習慣。至於網站發出超聲波,則可讓有心人取得瀏覽該網站用戶的資料,甚至公開比特幣用戶的真身地址,破解網上匿名者。
當心Apps無理取用麥克風要求
研究人員警告,隨着技術發展,電子產品用戶的私隱將會面對更嚴重的威脅。要避免受追蹤,研究人員提到在安裝程式時要留意程式是否無必要地要求用戶批准使用該電子產品的麥克風。至於使用Google Chrome的網民,則可下載今次研究團隊提供的擴充軟件,隔絕部分網站發出的音波信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