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栢賢:數碼紀元:再拓醫療服務新里程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17日 06:35
2017年05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香港人口有730萬。單就去年公立醫院的服務量而言,住院及日間病人出院及死亡總數達170萬,急症室求診人次達230萬,專科門診就診人次達750萬,而基層醫療個案達640萬人次。更具體來說,我們約7.5萬人的員工團隊全年一共為約330萬名病人提供服務,也就是說我們每日通常照顧9萬多名病人,亦即平均每分鐘63名病人。在一個擁有730萬人口的城市,這些數字反映了本港公共醫療系統的容量及密度。
我們的臨牀醫療管理系統每天處理的資料數目高達1100萬宗,醫管局轄下各單位的工作站透過這個系統存入或提取資料,每秒鐘達20項。這些數字還未包括我們利用系統進行採購、人力資源、財務及其他支援服務層面數以百萬計的系統處理量。
科技發展有助大家更快捷方便地接觸到林林總總的醫療資料和服務。善用科技有助及早察識異常的情况、減少失誤及提升安全度。科技可透過不同的支援系統減少重複的臨牀工作、精簡診症前後的工作流程,以及預早規劃資源分配,從而提高服務效率、減少服務壓力。
病人不再是被動的服務接受者
我們以網絡為基礎的第三代臨牀醫療管理系統 ,以及例如住院病人藥物處方系統和手術室數碼圖像計劃等項目,均以最終使用者的體驗為主導。配合更簡易的數碼工具和界面,我們規劃了更暢順的工作流程,方便同事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最近,我們更開發了多個流動應用程式,方便病人和公眾與我們更直接互動和加強聯繫。
在政府對醫院發展計劃的大力支持下,醫管局已經展開多家醫院的重建、擴建或興建工程,務求應對未來醫療服務的需要。這些醫院項目的資訊科技基建及網絡界面除了能支援我們現時提供的優良服務外,長遠而言,亦應可容納新的設備和系統,繼續應對未來的病人需求和服務發展的轉變。
未來的醫療服務模式必將更着重參與:病人不再是被動的服務接受者,而是能掌握管理本身健康的主動權。科技可讓病人通過應用程式和上網取得所需資訊和即時支援,從而更能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鼓勵他們成為更精明的醫療服務使用者。此舉有助減少日常查詢、加快篩檢和數據收集,從而減輕對前線資源的壓力。同時,亦有利於推動預防醫學和早期介入治療。
醫管局支持政府發展香港「智慧城市」的願景,致力從智慧、健康、關懷3個方面推動發展。我們必須確保投入資源發展的科技能配合我們現在和未來的使命,讓人們活得更健康和愉快。
(編者按:本文為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梁栢賢醫生於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2017開幕典禮主題演講的撮要;文內小題及重點黑體為編者所加)
作者是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梁栢賢]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