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交所負責買賣 增收入來源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17日 06:35
2017年05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雖然內地早於去年便開放了銀行間債市,這次債券通無論在投資者範圍及投資內容,亦沒有分別,不過流程安排上則大為改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經港交所(0388)與內地當局的平台進行交易,結算則經金管局的系統進行,有業內人士表示,日後投資內地債券更加方便,相信交易量會增加。


原持牌機構生意料受影響

但有業內人士提到,部分外資行在內地的持牌機構,一直承做代理銀行業務,替境外投資者買賣內地債券,債券通的推出意味這渠道不再吸引,相信有關業務量會逐漸減少。而且,他亦提到,今年在岸企業債違約個案增加,境外投資者會視乎市場實際情况作出投資決定,不純粹因為債券通的推出而增加投資。


自去年2月內地全面開放在岸債市後,外資持有境內債券規模,由去年2月底的6637.9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今年3月底的8301.62億元。但據中債登的資料顯示,截至4月份,境外機構持有的大部分都是較安全的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只有極少數是企業債及其他券種。


對於港交所來說,債券通則是拓展業務的機會,可能帶來額外收益。有分析員表示,港交所現時來自債券的收入佔比小於是0.1%,由於未來擔任營運平台的角色,收費模式估計是以固定交易費為主。但他預料,短期內未必有大量成交,况且營運平台的邊際利潤不高,遠低於有能力向交易雙方定價的場外交易債券中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