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搞宗教化 認知混淆/文:胡逸山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16日 06:35
2017年05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文章】在「正義與復興黨」(AKP)這10多年來所領導下的土耳其,坦白說其國內外狀况對無論是其自身國人或外國觀察者來說,可能都還是令人感到混淆的。一方面無可否認地,土耳其的整體經濟雖然在舉世經濟大蕭條的大環境下未能有顯著的進展,但其國內城鄉之間的發展鴻溝有所拉近,而中產階級也在特別是之前一貧如洗的鄉間悄然冒了起來。當然,土國多年來發展遠遠比不上伊斯坦堡等大都市的鄉區,也是AKP崛起的起源地與其最大的票倉所在,所以執政黨把更多發展資源投向鄉區也是無可厚非的。之前多年的軍人政權統治在社會文化上是把土耳其盡力地拉向西方世俗化的方向上,但在促進經濟發展以及減少貧富懸殊方面也還是未如人意的,走的主要還是類似國家社會主義的經濟路線。所以AKP上台後所推行的在經濟上相對開放的政策,也還是頗受各方所歡迎的。
但另一方面,這AKP可也是個把宗教的宣揚,至少是尊奉吧,放在該黨理念的一個中心地位。之前提過,貧富的懸殊、城鄉的差距,常會把深受其害的人們推向尋求宗教的慰藉。AKP是崛起於較為貧苦的、鄉區的群眾中,那麼當然要順應着彼等在多年軍人政權嚴守世俗化的國策下在很大程度上被束縛着的宗教情懷,令後者得以被「解放」開來,方能繼續贏得群眾的支持。AKP的主幹黨要本身是否真的如此在宗教虔誠,我們坦白說不得而知,但體現出來的就是彼等放任土國著名的世俗化社會文化制度被逐步腐蝕,有時甚至還加上「官方對此認同」的一腳,讓宗教的色彩在土國社會文化中的影響力愈來愈上升。
引發至少兩個矛盾
這一來就引發了至少兩個既矛盾又難以遏制的因素,在土國以至世界各地把宗教看得很重的國度裏蔓延開來。其一是一個「被」鼓吹成愈來愈宗教化的社會,一般也很難防止在該等以及其他相關社會裏極端或至少宗教思維的擴張。你一放任譬如說以宗教經典為主體的教育體系在你的國度裏設立,到處開展宗教學校,那無可避免地,哪怕是一小撮人(在許多情形下是好一部分人)也還是會「走火入魔」的,輕者到處繼續散播一些「萬般皆下品,唯本教獨尊」的仇他思想,重者則極有可能幹下一些「轟轟烈烈」的暴力恐怖主義行徑,以在彼等扭曲的思維裏認為是為彼等的宗教做出奉獻或犧牲。傳統上這個因素的理論「實踐」常用上巴基斯坦這個雖與西方還算保持良好關係,但在國策上採取政教合一的國度,每日大大小小的恐怖主義襲擊「多籮籮」。但土國去年中發生的伊斯坦堡機場自殺式爆炸襲擊、去年底俄羅斯駐土國大使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一名休班警員所槍殺後高呼宗教口號等愈來愈頻密的暴力事件,也在在 說明了這種惡性循環開始在土國扎根。
大多數宗教的原意應該都是導人向善的。但無可否認的也是,經過即便只是幾年幾十年,更何况是幾百上千年的演變,在信仰的實際過程中,可能還是會出現一些負面、暴力的傾向。作為一個政府當局,你很難一面又要大力推動整個社會、整體文化愈來愈宗教化,另一面又要預防、嚴懲假藉宗教名義來行兇的恐怖分子的不時冒出。你得要正視你整個國度的運作是否已然走上(許多時候是)「不歸的歪路」上去了。這毫無疑問是一條危險又崎嶇的路,而因此而走上窮途末路的所謂「失敗國家」比比皆是,好一些還是土耳其的近鄰。如就在土國隔壁的敘利亞,多年來在如黎巴嫩等的鄰國裏搞宗教分化,最終引火燒身,把起碼是以宗教為名義的內戰引到自己國內來,造成生靈塗炭,土國也被迫不時得要派軍去掃蕩。玩火而焚身的例子,就迫在眼前,希望土國三思。
可能默許宗教極端化
另一個時常在「被泛宗教化」的社會裏出現的「難題」就是如何辨別是非對錯黑白。一些看來宗教色彩頗為濃厚的組織,可能頗得民心,也可能有對社會做出積極貢獻,但同時可能也被指對宗教極端化或暴力化雖未必能說積極支持或聲援,起碼可能默許或睜一眼閉一眼,令尤其是外國人一時頗難為彼等做個政治上的定位。這幾年來被土耳其AKP政府定性為恐怖主義組織的的所謂居倫(Gulen)組織即為一例。這居倫組織在之前很長一段日子裏與AKP如膠似漆,甚至被認為是AKP的一個外圍組織。全盛時期,它在土耳其國內以至世界各地有其追隨者的地方設立學校、文化中心等,儼然是個宣揚宗教與土國文化的運作中心。但後來基於一些至今沒有完整正式答案的原因,AKP與居倫鬧翻了臉。至少在土國境內的所有居倫所辦的福利設施一一被撤銷或「去居倫化」。尤其是在去年土國中下層軍人所發動的流產政變後,AKP政府認定是居倫在幕後策動,在幾乎所有公共領域裏開展大規模的肅清行動,無數被懷疑同情或尊崇居倫者,輕者被掃地出門、開除公職,重的甚至被抓起來。
而土耳其政府在全世界不但宣導居倫組織為恐怖組織,還要求一些外國引渡一些被土耳其視為恐怖分子的居倫追隨者回土國。如上述的流產政變後不久,土耳其甚至要美國把旅居當地的居倫組織的(同名)創始人引渡回土國。日前,馬來西亞也把3名受土耳其通緝的居倫追隨者視為恐怖分子而遣送回國。但對於一些尤其是注重民主與人權的西方國家來說,彼等也還是進退兩難的。一方面眼看居倫組織在彼等各自的國度內所主導的一些活動看來也還「無傷大雅」,不就是文化中心之類的軟性社會建設;但另一方面土耳其即便是在被視為愈來愈專制的AKP(特別是該黨所推舉出來的總統)的統治之下,其之前多年辛苦所建立起來的「認真」國譽也還不是完全已被國際社會消除掉的,所以土國官方的言論也還是至少讓國際社會半信半疑而非完全否定。再加上近年來在多個西方國家所發生的各式各樣恐怖襲擊事件,大家對譬如說居倫等那麼獨特的宗教組織的定位,也還是時有搖擺。以西方為首的國際社會既要標榜自由理念,又要落力反恐以至維繫世俗化的全球體系,有時也還是只能見一步走一步了。
馬來西亞首相前政治秘書
[胡逸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