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美研究人員日前宣布,已初步揭示黃河高效輸沙的內在原因,有關輸沙公式有助預測和防止黃河洪澇災害,並為相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新華社報道,由美國賴斯大學與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等機構合作的研究報告,上周五(12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進展》雜誌(Science Advances),報告指黃河輸沙非常高效,中游黃土高原曾每年給黃河下游補給16億噸泥沙。這些粒徑小於0.15毫米的極細顆粒泥沙,與粗沙輸沙顯著不同,細沙輸沙量在同樣的水力學條件下是粗沙輸沙量的10至100倍。這可能與黃河河牀無法形成規則的沙壟牀面形態有關。
報告第一作者、美國賴斯大學博士後馬宏博表示,「黃河沙太多,即使黃河高效輸沙,也沒法把泥沙完全帶走,導致黃河河牀抬高、洪水頻發。」他說,他們提出的公式可用來分析徑流變化和其他人工活動對黃河下游河道的影響,有助分析建壩如何影響輸沙效率和防止洪水風災。
新華社報道,由美國賴斯大學與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等機構合作的研究報告,上周五(12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進展》雜誌(Science Advances),報告指黃河輸沙非常高效,中游黃土高原曾每年給黃河下游補給16億噸泥沙。這些粒徑小於0.15毫米的極細顆粒泥沙,與粗沙輸沙顯著不同,細沙輸沙量在同樣的水力學條件下是粗沙輸沙量的10至100倍。這可能與黃河河牀無法形成規則的沙壟牀面形態有關。
報告第一作者、美國賴斯大學博士後馬宏博表示,「黃河沙太多,即使黃河高效輸沙,也沒法把泥沙完全帶走,導致黃河河牀抬高、洪水頻發。」他說,他們提出的公式可用來分析徑流變化和其他人工活動對黃河下游河道的影響,有助分析建壩如何影響輸沙效率和防止洪水風災。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