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惠理拓中國歐洲 分散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15日 18:35
2017年05月15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一直傲視同業的惠理集團(0806),即使挾主席謝清海「股壇金手指」的美譽,去年面對歐美的黑天鵝,也經歷了艱難的一年——自2008年後首次錄得淨贖回,純利連續兩年下跌。因此,去年底新上任的行政總裁區景麟,決心減少業務集中的風險,他接受本報專訪時稱,未來會大力拓展中國內地及歐洲市場,提升香港以外客戶所佔的比重,期望在資產管理行業,也能發揮香港作為中西橋樑的優勢。
明報記者 廖毅然
去年集團管理的資產規模下跌至132億美元,但今年首季已回升至145億美元。區景麟指,去年的表現主要反映市場走勢,但預計今年無論在資產規模或盈利,都會回復穩定。但汲取去年的教訓,未來集團希望拓展業務範圍,以分散風險。他表示,近年集團的香港客戶佔比持續上升,去年達到83%,希望未來不只限於「中港股票專家」的形象,拓展中國內地及歐洲市場,令非香港地區的客戶佔比提升至50%。
憑着旗艦的惠理價值基金,集團早已在中港股票的投資界中擁有響亮的口碑。區景麟稱,主席謝清海自1990年代起,已是首批關注A股的海外基金經理之一,經歷深耕細作,建立了良好的人際網絡,故現在有不少內地基金客戶找他們做投資顧問,內地行家向他們請教的甚至是A股的投資建議,都是源於多年來打下的根基。
90年代已涉足A股 內地打響知名度
不過,惠理並不滿足於作投資顧問,集團在內地有全盤的大計。首先希望能夠自己操盤,區景麟稱,現正向監管當局申請私募基金的牌照,希望日後可以控制投資的主導權,產品內容亦已規劃好,將會主打內地股市。另外,自中港基金互認於2015年推出以來,集團一直申請參與,現仍等待中證監批准。區景麟透露,雖然尚未正式落實,但集團已與數家大銀行及保險公司談妥分銷協議。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區景麟稱,各項申請一直未獲內地監管當局批准,是礙於資本外流的擔憂,但反而給予集團更多的準備時間。例如集團的大中華高收益債券基金,近幾年表現漸入佳景,資產規模已增至30億美元,相信日後能吸引內地投資者的,不只是中港股票類基金。
申請基金互認 仍待中證監批准
他認為,內地投資者對非人民幣資產的渴求相當殷切,但經歷過去兩年的跌市後,他們對風險管理同樣有要求。「海外投資者對內地市場的刻板印象,是只有炒賣,講求短期回報,但現在他們反而要求減低波幅,着重控制下跌風險,認為穩定回報比大起大落更加吸引。」
區景麟相信,現在集團站在風口上,一方面中國財富管理的發展空間龐大,「這是一個擁有最多百萬富翁的國家」,充滿機遇;另一方面,海外投資者對中國重拾興趣,憧憬A股可能獲納入MSCI指數,他們急欲尋找熟悉中國市場的基金經理。因此,把足跡遍布歐洲,是惠理集團未來的藍圖之一。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興趣增
事實上,集團在歐洲早已有所佈局,近年在愛爾蘭成立了6隻UCITS(可轉讓證券集體投資計劃)基金,憑這「基金護照」打通歐洲的大門。「我們發現,歐美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很感興趣,但由於地域的限制,他們的新興市場基金多數注重歐洲發展中國家、非洲或南美國家。而我們在歐洲推出的新興市場股票或債券基金,重點都放在亞洲市場,給予當地投資者較新穎的視角。」
集團在去年新設倫敦辦事處,區景麟笑稱,雖然只有兩名同事(基金經理主要駐守亞洲),卻有不俗的效率,例如近日爭取與大型基金分銷平台合作,對方將會把集團所有基金放在該平台上,供投資者購買。
[上市公司專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