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過來人:只獲約一成賠償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14日 06:35
2017年05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國際音樂節籌備委員會主席許俊輝表示,樂手若要把樂器寄艙,可做的保護措施有限,一旦撞壞所獲賠贘不多,令人頭痛。他說,數年前在德國經歐洲的航空公司運送一個逾百年古典大提琴返港,詎料古琴抵港後即發現提琴斷開,用盡方法追討終獲賠償,但當年以1萬歐元購入的古琴,最終只獲賠1萬港元。香港業餘管弦樂團團長蘇潔明指出,不時聽聞樂手往外地表演時,樂器在寄艙後損毁,指樂手難以靠保護盒自保,貼滿「小心輕放貼紙」亦無用。


樂團:寄艙損毁時有所聞

許俊輝指出,攜帶小型樂器搭飛機,可考慮如手提行李攜帶,或買多一個機位存放,然而低音大提琴未必獲航空公司准許置於額外機位或作手提行李,因此會放入保護盒中,再放入一吋厚的航空盒寄艙處理。他續指出,上述方法未能完全保護樂器,最重要是機場或航空公司人員在運送過程善待樂器。


香港管弦樂團事務助理經理陳雅穎指出,樂團往海外演出數月前,會與航空公司商討安排運送,爭取容許攜手提樂器上機,部分貴重大型樂器會另購機位,至於其他未能手提的大型樂器,則會聘請專業運送樂器機構直接運至演出場地。


香港小交響樂團發言人指出,每件樂器都有獨特歷史及特色,一旦損壞難以取代,建議航空公司制訂樂器友善措施,樂手亦要爭取手提樂器上機,大型樂器則安置在樂器航運保護盒再寄艙處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