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住宅樓價近日屢創新高,惟雷賢達強調,他並不相信樓價只升不跌,並指目前只是條件未成熟,故暫未調整而已,建議擬置業者要留意一些潛在的利淡因素,「首先,特首梁振英於2012年上任後開始加推土地,這些供應料可於2018至2020年陸續到位,這不是指樓花,而是落成後可讓市民居住的現樓。你回看1997至2003年的下跌周期,也是現樓大量落成後,樓價便跟着大插,所以2018至2019年樓市的考驗亦相當大。第二,我預計美國息口上升速度比預期快,上升力度亦比預期大,今年加息3次不是無可能的事,未來2年甚至可能加息2厘。目前有些人覺得本港銀行體系有大量結餘,故本港不需要跟隨美國加息,但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這些錢仍會停留在香港嗎?香港周邊的地緣政局是否會一直保持穩定呢?第三,在1967年暴動、1983至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1989年六四民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以至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本港樓價均曾大跌,可見並非只有息口此一因素才可影響樓價,當你在這樣高價才去買樓,日後可抵受衝擊的能力便會減少。」
近日中資財團接連高價奪得本港住宅地皮,表表者是合景泰富(1813)及龍光地產(3380)上月24日以破本港單一地皮成交價168億元投得鴨脷洲地皮;個別原屬無殼蝸牛的港人憂慮,數年後這些「地王」落成,樓價只會更高,故按捺不住在目前的歷史高位仍入市買樓。
中資搶買全球物業 似80年代日資
不過,雷賢達認為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只有中資機構高價搶地?本港地產商應該對住宅市場更熟悉,假如後市真的這麼樂觀,為什麼港資不出更高價呢?」他又說,聽到今時今日有些人說中資財雄勢大,可以買起全世界的物業,令他想起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上升周期末期的情况,「當時日資也希望買入全世界各大城市黃金地段的住宅及寫字樓,但當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後,貨幣及資金走勢逆轉,這些資金亦被迫陸續將物業沽售,此一事件前車可鑑。中資近月如此進取,背後有何支持呢?與去年大幅增加的銀行貸款及貨幣供應量是否有關呢?大家不妨認真思考。」
港地產商未積極投地 值得深思
雷賢達強調,中資財團高價搶港地並不健康,籲本港及內地政府關注事態發展,「在地價如此高的情况下,銀行若仍批出貸款,風險到底有幾高呢?中資機構爭相來港投地,除了短期推升樓價影響民生外,日後一旦泡沫爆破令相關銀行貸款變為壞帳,更可能影響本港金融穩定。我覺得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本港及內地政府應該跟進」。
[封面故事]
近日中資財團接連高價奪得本港住宅地皮,表表者是合景泰富(1813)及龍光地產(3380)上月24日以破本港單一地皮成交價168億元投得鴨脷洲地皮;個別原屬無殼蝸牛的港人憂慮,數年後這些「地王」落成,樓價只會更高,故按捺不住在目前的歷史高位仍入市買樓。
中資搶買全球物業 似80年代日資
不過,雷賢達認為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只有中資機構高價搶地?本港地產商應該對住宅市場更熟悉,假如後市真的這麼樂觀,為什麼港資不出更高價呢?」他又說,聽到今時今日有些人說中資財雄勢大,可以買起全世界的物業,令他想起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上升周期末期的情况,「當時日資也希望買入全世界各大城市黃金地段的住宅及寫字樓,但當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後,貨幣及資金走勢逆轉,這些資金亦被迫陸續將物業沽售,此一事件前車可鑑。中資近月如此進取,背後有何支持呢?與去年大幅增加的銀行貸款及貨幣供應量是否有關呢?大家不妨認真思考。」
港地產商未積極投地 值得深思
雷賢達強調,中資財團高價搶港地並不健康,籲本港及內地政府關注事態發展,「在地價如此高的情况下,銀行若仍批出貸款,風險到底有幾高呢?中資機構爭相來港投地,除了短期推升樓價影響民生外,日後一旦泡沫爆破令相關銀行貸款變為壞帳,更可能影響本港金融穩定。我覺得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本港及內地政府應該跟進」。
[封面故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