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盧志威﹕美股夠「深度」 小注博大贏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9日 06:35
2017年03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美股引伸波幅偏低,令做「掩護性買權」(Covered Call)的回報大減,即是拿着正股,想Short Call對冲、食波幅,值博率也下降,部分原因是美股有部分ETF亦已加入期權策略。


它們的做法主要是用標普500指數或納斯達克指數,例如標普ETF會沽1個月、2.5%價外的認購期權,在去年的市况實在非常好賺,因為指數經常慢升,多數時間月升幅低於2.5%,賺價又賺引伸波幅;而納指ETF則會沽平價(at the money)的認購期權,直接食引伸波幅,在去年的市况一樣行得通。


多人Short Call 提高Long Call值博率

這類期權ETF雖然未做到太出位,但看資產規模都達過億美元以上,如果長期有捧場客每月Short Call,引伸波幅肯定會因而拉低,如果做指數肯定會拖低回報,但是從正面看,多人Short Call 會令Long Call的值博率提高。


站在筆者的角度,香港的衍生工具以至ETF市場,都落後美國太多,由於印花稅、買賣差價等因素,令高頻交易難以在港大做,變相令期權莊家不願開價,差價大、低市場深度,已經令投資者不願大手做期權,寧願炒窩輪、牛熊證算數,就連開放2倍槓桿ETF,也慢於美國10年以上,實在令人失望。


反之美股ETF愈出愈多,近兩三年Covered Call ETF也開始興起,進一步增加市場深度,打開指數ETF或知名大股的ETF,很多差價已比香港細價股窄,又可買到大量張數,波幅更比香港的十大升跌幅榜更大,絕對值得投資者精研小注博大贏。


[盧志威 美股搏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