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這是梁振英特首離任前可以送給香港的最佳禮物。佔中之後的香港,政見不同升級為社會仇恨,是本港近代史最充滿戾氣的年代,此結不解,香港難以突破困局。撕裂了的社會沒有能力自動回復正常,社會和解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引導和教育。政府帶頭全面特赦佔中和旺角騷亂中所有犯案人士,能夠啟發這個過程,是引導和教育全港邁向大和解的第一步,讓寬恕之心重臨香港,團結香港才會成為可能。
全面特赦的覆蓋範圍包括尚未被起訴的人士,如佔中三子和其他仍然在接受調查的涉案人士;包括已被判刑的所有學生和其他人士;包括參加旺角騷亂而仍在接受調查的人士;包括正在上訴的7名警員,和向7名警員淋液體的社工曾健超。
政府特赦 人民寬恕
對特首來說,特赦涉及的是行使法律賦予他的行政權力;對撕裂的社會來說,特赦是關乎集體寬恕的人文情懷,是調整港人集體心態,讓我們重新上路的契機。政府特赦,人民寬恕。寬恕並不是將錯誤的行為合理化,不是為錯誤的行為開脫;寬恕亦非忘卻。寬恕是用新的角度來思考各方各付的責任,去明白敵對陣營和自己的共通價值觀。
佔中已過了兩年多,但是我們沒有寬容之心。佔中所引發的社會戾氣和撕裂今天仍然持續,原因之一是政府並未為佔中和旺角騷亂作出有公信力和具權威的深入社會調查,而只是對犯法者依法處理。結果是對所有涉及事件的個人和團體,包括對政府本身的處理以及外部勢力的介入,未能作出定論。這兩件全港難以忘卻的事件,於是只好任由各人按本身的道德和政治立場,及根據選擇性閱讀媒體的報道和不全面的資訊而作出判斷。
於是支持佔中的,繼續對政府、警察和當權派的不公義充滿憤懣和怨恨;而反佔中的繼續對佔中者的無法無天恨之入骨。佔中和旺角騷亂所造成的傷口一直沒有癒合。
由仇恨變為認責 達至和解
癒合是需要一個過程,口號式的叫港人包容和團結,難以奏效。集體的道德感受,是群眾心理的核心內容。一旦對某陣營作出身分認同,該陣營中個別人士受到的傷害,不論是身體上的或精神上的,都會令族群中每一個人感同身受。過去了的傷害如果不獲補償,則今天和明年還會繼續淌血。
為爭取民主而參加佔中並在過程中犯案被判有罪人士,如果不獲特赦,則他們本人以及大批支持者會永遠怨恨社會的不公義。他們所作出的犧牲,全是為香港爭取更多民主,竟然因此獲罪,公義何在?他們對制度和公權的仇恨,會一直持續。因為他們永遠覺得「我是受害人」。
同樣道理,對七警被判監兩年,建制派反應強烈,一致認為判刑過重。但原告人曾健超卻意猶未盡,嚷着要警隊一哥道歉。如果打人是毋須負責的話,我相信會有為數不少的警察恨不得把他再教訓一頓。如果該7名警員要坐足兩年監,則反佔中人士對判決的不滿和對佔中者的敵視亦會持續永遠。雙方之間的敵對狀態,亦因此而無法消除。7名警員以至整個警隊和他們的大批支持者,永遠覺得「我是受害人」。
「我是受害人」的心態是頑固而難以改變的態度。和解的先決條件,是雙方停止敵對狀態。全面特赦會減輕「我是受害者」的憤懣,進而停止雙方的敵對心態。這樣才能製造寬宏的空間,讓雙方承認自己導致他人受傷害的責任,然後由受害者的仇恨變為承認自己的責任,承認對方和自己一樣有真誠和良好的價值觀,雙方才能找大面積的共同話語,作正面的溝通,達至和解。
讓敵對陣營免於「依然活在獄中」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早年因對抗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被監禁長達27年。1990年他獲釋放,並於1994年當選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在總統就職典禮上曼德拉致辭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然後他溫和地說:「能夠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我深感榮幸。我最高興的是當年在監獄看守我的3名獄警也能蒞臨」。然後他邀請該3名獄警起身,介紹他們給在場人士,並向他們3位致敬。曼德拉這一舉動令在場所有人肅然起敬,全世界人為他的莫大胸襟和寬容精神所感動。有人問他如何在監禁27年後仍然能夠有這樣的寬容。他說:「當我步出監獄,走向通往自由的大門時,我已很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後面,那麼我其實仍然活在監獄中。」
全面特赦會讓全港敵對陣營免於「依然活在監獄中」,並製造空間,讓七警和被毆打的曾健超放下敵對心態,重新自我審視事件。曾健超當時已被扣上手銬,毫無反抗之力,七警卻還要對他施予拳腳,「一哥」和七警對曾健超作出最有誠意的道歉,實屬應該。
特赦亦讓曾健超不留案底,毋須坐牢,重拾他熱愛的社工專業。作為深明「同理心」的社會工作者,他心中知道如果他當晚只是使用普通暴力,警員只會把他制服,但他以有味液體淋向男子漢,難免使他們火遮眼。他對七警道歉,也是應該。
七警和曾健超互相道歉,放下過去;佔中三子為了他們對香港所造成的傷害而向全港鞠躬道歉;反佔中舵手周融因佔中三子對爭取民主而付出的努力而向他們致敬,這才是將多元提高到共容的意義。全面特赦是引導全港寬容、團結一致的歷史一步,讓今年七一回歸成為全港歡騰的日子。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全面特赦的覆蓋範圍包括尚未被起訴的人士,如佔中三子和其他仍然在接受調查的涉案人士;包括已被判刑的所有學生和其他人士;包括參加旺角騷亂而仍在接受調查的人士;包括正在上訴的7名警員,和向7名警員淋液體的社工曾健超。
政府特赦 人民寬恕
對特首來說,特赦涉及的是行使法律賦予他的行政權力;對撕裂的社會來說,特赦是關乎集體寬恕的人文情懷,是調整港人集體心態,讓我們重新上路的契機。政府特赦,人民寬恕。寬恕並不是將錯誤的行為合理化,不是為錯誤的行為開脫;寬恕亦非忘卻。寬恕是用新的角度來思考各方各付的責任,去明白敵對陣營和自己的共通價值觀。
佔中已過了兩年多,但是我們沒有寬容之心。佔中所引發的社會戾氣和撕裂今天仍然持續,原因之一是政府並未為佔中和旺角騷亂作出有公信力和具權威的深入社會調查,而只是對犯法者依法處理。結果是對所有涉及事件的個人和團體,包括對政府本身的處理以及外部勢力的介入,未能作出定論。這兩件全港難以忘卻的事件,於是只好任由各人按本身的道德和政治立場,及根據選擇性閱讀媒體的報道和不全面的資訊而作出判斷。
於是支持佔中的,繼續對政府、警察和當權派的不公義充滿憤懣和怨恨;而反佔中的繼續對佔中者的無法無天恨之入骨。佔中和旺角騷亂所造成的傷口一直沒有癒合。
由仇恨變為認責 達至和解
癒合是需要一個過程,口號式的叫港人包容和團結,難以奏效。集體的道德感受,是群眾心理的核心內容。一旦對某陣營作出身分認同,該陣營中個別人士受到的傷害,不論是身體上的或精神上的,都會令族群中每一個人感同身受。過去了的傷害如果不獲補償,則今天和明年還會繼續淌血。
為爭取民主而參加佔中並在過程中犯案被判有罪人士,如果不獲特赦,則他們本人以及大批支持者會永遠怨恨社會的不公義。他們所作出的犧牲,全是為香港爭取更多民主,竟然因此獲罪,公義何在?他們對制度和公權的仇恨,會一直持續。因為他們永遠覺得「我是受害人」。
同樣道理,對七警被判監兩年,建制派反應強烈,一致認為判刑過重。但原告人曾健超卻意猶未盡,嚷着要警隊一哥道歉。如果打人是毋須負責的話,我相信會有為數不少的警察恨不得把他再教訓一頓。如果該7名警員要坐足兩年監,則反佔中人士對判決的不滿和對佔中者的敵視亦會持續永遠。雙方之間的敵對狀態,亦因此而無法消除。7名警員以至整個警隊和他們的大批支持者,永遠覺得「我是受害人」。
「我是受害人」的心態是頑固而難以改變的態度。和解的先決條件,是雙方停止敵對狀態。全面特赦會減輕「我是受害者」的憤懣,進而停止雙方的敵對心態。這樣才能製造寬宏的空間,讓雙方承認自己導致他人受傷害的責任,然後由受害者的仇恨變為承認自己的責任,承認對方和自己一樣有真誠和良好的價值觀,雙方才能找大面積的共同話語,作正面的溝通,達至和解。
讓敵對陣營免於「依然活在獄中」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早年因對抗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被監禁長達27年。1990年他獲釋放,並於1994年當選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在總統就職典禮上曼德拉致辭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然後他溫和地說:「能夠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我深感榮幸。我最高興的是當年在監獄看守我的3名獄警也能蒞臨」。然後他邀請該3名獄警起身,介紹他們給在場人士,並向他們3位致敬。曼德拉這一舉動令在場所有人肅然起敬,全世界人為他的莫大胸襟和寬容精神所感動。有人問他如何在監禁27年後仍然能夠有這樣的寬容。他說:「當我步出監獄,走向通往自由的大門時,我已很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後面,那麼我其實仍然活在監獄中。」
全面特赦會讓全港敵對陣營免於「依然活在監獄中」,並製造空間,讓七警和被毆打的曾健超放下敵對心態,重新自我審視事件。曾健超當時已被扣上手銬,毫無反抗之力,七警卻還要對他施予拳腳,「一哥」和七警對曾健超作出最有誠意的道歉,實屬應該。
特赦亦讓曾健超不留案底,毋須坐牢,重拾他熱愛的社工專業。作為深明「同理心」的社會工作者,他心中知道如果他當晚只是使用普通暴力,警員只會把他制服,但他以有味液體淋向男子漢,難免使他們火遮眼。他對七警道歉,也是應該。
七警和曾健超互相道歉,放下過去;佔中三子為了他們對香港所造成的傷害而向全港鞠躬道歉;反佔中舵手周融因佔中三子對爭取民主而付出的努力而向他們致敬,這才是將多元提高到共容的意義。全面特赦是引導全港寬容、團結一致的歷史一步,讓今年七一回歸成為全港歡騰的日子。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