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生命教育﹕成為孩子的翅膀 家、校童行 戰勝逆境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7日 06:35
2017年03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健康的土壤,才能茁壯成長。沒有人能夠保證天色常藍,但師長卻可擔當「農夫」的角色,每天灌溉小樹苗的心田,哪怕有朝一日風雨來臨,幼苗仍然有足夠的力量,昂然面對一切。
「不是說不能讓小朋友失敗,失敗、困難在生命中是必然遇到的,只是,要讓小朋友知道,無論任何環境,身邊都有教師、家長甚至同儕跟他們同行。」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下稱宣基小學)校長鄭堅民說。
宣基小學 重視家長角色
正因為看重家長的角色,宣基小學的生命教育不單着眼於學生,還聚焦在家長身上。鄭堅民形容,家長就好比孩子其中一隻翅膀,孩子能否振翅高飛,便要看家長和教師這對翅膀能否同步,同心推動孩子。
宣基小學除一般家長講座外,更把家長送到台灣培訓。去年12月,鄭堅民便率領一班家長到台灣「取經」,今年4月尾亦會再組團出發。「台灣在推行生命教育方面做得相當成熟,尤其擅長利用繪本,因此我們會一連四日到當地的繪本館學習怎樣演繹繪本,過程之中,家長除掌握技巧之外,最重要是幫助他們生命有轉變、有成長。」
以繪本打開親子話匣
近年宣基小學銳意推行繪本文化,它也是該校生命教育的主要工具之一,鄭堅民認為繪本勝在言簡意賅,「繪本不是用來說教,而是用來打開親子間的對話,家長可以透過小朋友的回應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為在家長層面推廣繪本,宣基小學的「家長資源中心」添置了很多優質繪本,每周開放兩次供家長借閱;最近亦新成立了午間和晚間的家長「讀書會」,希望凝聚家長閱讀氣氛。此外,該校也培訓了一批「種子家長」,分別在早會、早讀時段和小息時間進入校園,跟學生分享繪本故事。
燃亮家長生命之火,為的也是建立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宣基小學在正規和非正規課程兩方面全力進攻。學校把成長課和聖經課結合起來,開展了校本設計的「基督教優質生命教育課」(下稱基生課),每周有兩節課堂,透過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及人與生命四個範疇,教導學生生命的意義及正確的價值觀。
各年級亦有特定主題活動配合基生課,例如﹕一年級有強調人與自己的「Smart Kids Project」;二年級有圍繞人與他人(父母)的「護蛋行動」;三年級有人與他人(朋輩)的「成長營」等等。
非正規課程就是林林總總建立正能量的聯課活動,鄭堅民特別提到去年12月的「『讚』放光芒」,「這個活動是鼓勵教師、家長和學生,互相欣賞別人的優點,並透過文字的稱讚和鼓勵,給對方建立自信心和自我形象」。
生命教育 是陪伴不是口號
鄭堅民強調,生命教育不是一個口號,它重視真實的經歷,「還記得多年前,帶領一班學生參加『乘風航』活動,當所有學生都鼓起勇氣跳入海中,只有一名男生怎也不敢踏出甲板,於是我答應他,校長抱着你一起躍下去!當我們成功了,這個男生非常雀躍。其實人生也如此,有時候孩子面對難關,若孤身一人,他未必有勇氣突破,但如果有師長願意跟他同步經歷,他就有勇氣踏出那一步,跨越障礙」。
文﹕沈雅詩、李樂嘉
圖﹕黃志東、楊柏賢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