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國會發表演說,一改尖酸刻薄惹火口脗,邀請弱勢社群代表和美軍遺孀做嘉賓,高談團結,贏得不少掌聲,然而在另一邊廂,特朗普對傳媒敵視態度未減,除了指控部分媒體是「人民公敵」,又禁止5間傳媒機構的記者出席白宮非正式簡報會。特朗普的溫情公關騷,也許有利取悅國民,惟對改善新政府的國際形象幫助有限。特朗普提出大增軍事開支一成,又準備頒布新政令,禁止6個伊斯蘭國家的國民入境,反映特朗普並沒打算改變強權至上、國籍歧視和排外傾向。特朗普上台一個多月已屢惹國際社會非議,美國外交「軟實力」正面臨大幅流失。
重建軍隊大增開支一成
削減對外援助損軟實力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2015年全球軍事開支,美國佔36%居首,其次是中國(13%)、沙特(5.2%)和俄羅斯(4%),美國軍事開支之巨,是第2至第9位國家的總和,可是特朗普仍嫌不足。本月中,特朗普將向國會提交上任後首份財政預算案,透露來年國防預算將歷史性地增加9.2%,單是金額增幅,已幾乎直逼俄羅斯全年軍費。白宮將要求國防部投放大量資源建造軍艦和戰機,並加派軍艦在南海、霍爾木茲海峽等海域巡弋。為了省下資金「重建軍隊」,特朗普將向國務院等部門開刀,大減對外援助,估計國務院開支可能銳減三成。
特朗普強調要令「美國再度強大」,贏回其他國家「尊重」,方法之一是大幅提升軍事震懾力,令其他國家「敬懼」。特朗普今次擴軍,令人想起美國前總統列根傾力推動星球大戰計劃,掀起新一輪軍備競賽,令蘇聯疲不能興垮台。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中俄深明現今軍事發展,講的是非對稱作戰策略,以柔克剛,沒必要盲目跟美國鬥花巨款擴張軍備。此外,美國軍力就算再強大,面對核武國家會否輕言動武,仍是疑問。大舉擴軍對美國震懾力的提升,未必可成正比,惟大削外交援助,卻肯定重挫美國軟實力(soft power)。逾百退役軍官聯署去信國會領袖,要求繼續撥款支持外交「軟實力」項目,強調「國家危機不能單憑軍事手段解決」,正正道出問題所在。
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提出「軟實力」概念,指出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的實力,體現於有多大能力影響其他國家的行為,以達一己目標,具體手段可以是武力脅迫、銀彈利誘,也可以是憑藉威望軟實力,吸引其他國家追隨。揮動「大棒」成本不輕,當一個國家能吸引其他國家心悅誠服追隨,可減省不少力氣。奈伊認為,軟實力主要源自文化、價值觀及外交政策,道德權威相當重要。
自私自利面目盡露人前
美國例外主義神話不再
美國軟實力底子深厚,某程度是由於美國掌握了國際話語權,以及社會上下建立起的一套「自我美化」論述,透過選擇性地標榜國家美好一面,諸如繁榮富裕、崇尚自由民主、民族大熔爐、移民尋夢樂土等,成功在全球吸引不少傾慕者。美國政客和普羅大眾都相信所謂「美國例外主義」,認為美國是蒙上帝祝福的國家,建基於自由民主理念立國,與歐洲民族國家不同,在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令美國成為「偉大國家」。雖然一些美國學者早就質疑「美國例外主義」,指出華府屢借推動自由民主之名,入侵他國以遂一己之私,美國原住民遭侵略迫害,以及有色人種飽受歧視的歷史,同樣不堪入目,不過很多人仍對這套論述深信不疑。
可是特朗普的上台,卻帶來顛覆性的衝擊。特朗普否定「美國例外主義」,強調美國內政外交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美國利益優先,不是為了推廣什麼普世價值,只要美國「再度強大」,其他國家自然敬畏追隨。移民赴美追尋「美國夢」的論述,現在變成是非法移民搶飯碗、為保國家安全要限制穆斯林入境;特朗普不尊重傳媒、散播所謂「另類事實」的似是而非謊言,更令人關注美國言論自由會否顯著倒退。國際社會見到的,是赤裸裸的自私自利本土主義,美國不過是另一個普通的民族國家,跟當前歐洲國家民粹排外相似,談不上什麼例外。
以德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美國過去自詡是「仁慈霸權」善待盟友,特朗普現在將仁義包裝卸下,展露美國排外主義、種族主義和霸權主義自私自利一面,其他國家不可能無動於衷,未來對美國必然會有更多提防和戒心。英國國會激辯應否取消邀請特朗普國事訪問,已突顯了國際社會的反感不滿。特朗普大肆擴張軍事硬實力,未必能夠彌補其施政對美國軟實力的打擊。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重建軍隊大增開支一成
削減對外援助損軟實力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2015年全球軍事開支,美國佔36%居首,其次是中國(13%)、沙特(5.2%)和俄羅斯(4%),美國軍事開支之巨,是第2至第9位國家的總和,可是特朗普仍嫌不足。本月中,特朗普將向國會提交上任後首份財政預算案,透露來年國防預算將歷史性地增加9.2%,單是金額增幅,已幾乎直逼俄羅斯全年軍費。白宮將要求國防部投放大量資源建造軍艦和戰機,並加派軍艦在南海、霍爾木茲海峽等海域巡弋。為了省下資金「重建軍隊」,特朗普將向國務院等部門開刀,大減對外援助,估計國務院開支可能銳減三成。
特朗普強調要令「美國再度強大」,贏回其他國家「尊重」,方法之一是大幅提升軍事震懾力,令其他國家「敬懼」。特朗普今次擴軍,令人想起美國前總統列根傾力推動星球大戰計劃,掀起新一輪軍備競賽,令蘇聯疲不能興垮台。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中俄深明現今軍事發展,講的是非對稱作戰策略,以柔克剛,沒必要盲目跟美國鬥花巨款擴張軍備。此外,美國軍力就算再強大,面對核武國家會否輕言動武,仍是疑問。大舉擴軍對美國震懾力的提升,未必可成正比,惟大削外交援助,卻肯定重挫美國軟實力(soft power)。逾百退役軍官聯署去信國會領袖,要求繼續撥款支持外交「軟實力」項目,強調「國家危機不能單憑軍事手段解決」,正正道出問題所在。
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提出「軟實力」概念,指出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的實力,體現於有多大能力影響其他國家的行為,以達一己目標,具體手段可以是武力脅迫、銀彈利誘,也可以是憑藉威望軟實力,吸引其他國家追隨。揮動「大棒」成本不輕,當一個國家能吸引其他國家心悅誠服追隨,可減省不少力氣。奈伊認為,軟實力主要源自文化、價值觀及外交政策,道德權威相當重要。
自私自利面目盡露人前
美國例外主義神話不再
美國軟實力底子深厚,某程度是由於美國掌握了國際話語權,以及社會上下建立起的一套「自我美化」論述,透過選擇性地標榜國家美好一面,諸如繁榮富裕、崇尚自由民主、民族大熔爐、移民尋夢樂土等,成功在全球吸引不少傾慕者。美國政客和普羅大眾都相信所謂「美國例外主義」,認為美國是蒙上帝祝福的國家,建基於自由民主理念立國,與歐洲民族國家不同,在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令美國成為「偉大國家」。雖然一些美國學者早就質疑「美國例外主義」,指出華府屢借推動自由民主之名,入侵他國以遂一己之私,美國原住民遭侵略迫害,以及有色人種飽受歧視的歷史,同樣不堪入目,不過很多人仍對這套論述深信不疑。
可是特朗普的上台,卻帶來顛覆性的衝擊。特朗普否定「美國例外主義」,強調美國內政外交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美國利益優先,不是為了推廣什麼普世價值,只要美國「再度強大」,其他國家自然敬畏追隨。移民赴美追尋「美國夢」的論述,現在變成是非法移民搶飯碗、為保國家安全要限制穆斯林入境;特朗普不尊重傳媒、散播所謂「另類事實」的似是而非謊言,更令人關注美國言論自由會否顯著倒退。國際社會見到的,是赤裸裸的自私自利本土主義,美國不過是另一個普通的民族國家,跟當前歐洲國家民粹排外相似,談不上什麼例外。
以德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美國過去自詡是「仁慈霸權」善待盟友,特朗普現在將仁義包裝卸下,展露美國排外主義、種族主義和霸權主義自私自利一面,其他國家不可能無動於衷,未來對美國必然會有更多提防和戒心。英國國會激辯應否取消邀請特朗普國事訪問,已突顯了國際社會的反感不滿。特朗普大肆擴張軍事硬實力,未必能夠彌補其施政對美國軟實力的打擊。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