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行政長官選舉提名階段完結,進入3人對決格局,僅曾俊華、胡國興(胡官)及林鄭月娥能成功入閘;「長毛」梁國雄因未收夠3.7萬個公民提名,守信棄選,而葉劉淑儀則在「西環密令」下,建制票綑綁太緊而未能取得150張提名票,未能入閘。特首戰進入下一博弈階段。
根據《基本法》規定,雖然今屆選委人數為1194名,行政長官候選人仍需最少獲得601票才能當選。若在投票中沒有任何人獲得超過601票,則獲最高票的兩人進入次輪選舉。若次輪選舉都沒有人獲得超過601票,則重新選舉。
有部分泛民選委認為,在上述「得601票者勝」的兩輪投票選舉制度中,策略性「聚票論」是不必要的,因為如果獲580提名票的林鄭,如果夠601票已自然當選;如不夠601票,則需淘汰另兩人中較低票者,最後仍是一對一的對決狀態,故第一輪投票選委大可隨心意投票,「all in策略」是無關宏旨云云。
筆者同意以「純數理邏輯」而言,上述情况是可能出現的;但這只是多個可能情境之一。如果細心分析林鄭的提名名單,會發現明顯的策略性部署痕迹,很多「建制鐵票」並沒出現在林鄭的提名名單中,包括10多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港九各區議會57票、勞工界55票等,合共150多票。這種留有一手、避免「高開低收」的安排也太着迹了。
依據上述數理邏輯分析,「西環鐵票」既已超700票,林鄭已可在第一輪投票就順利當選了,那我們還參與什麼?是不是應乾脆投白票,或不進場以示抗議好了?
單純加減數考量 脫離政治現實
當然,現實中特首選戰的政治博弈,是更多變數和較複雜的,處於一種演化博弈論的狀態。我們要知道,建制派中支持曾俊華或胡官的人,大致有3類票:明撐票、暗撐票和動搖票。在「西環」發功的情况下,真心或假意撐林鄭的票已歸邊,而所謂假意撐林鄭的,就是上述的後兩者,按各方消息,估計為數過百甚至近200票。這些選票,除了「西環」壓力外,會受其他候選人的「值博率」而牽扯變化,每一個變數都足以影響其浮動,包括候選人民望、聚票或分配的狀况、北京最後口風的軟硬程度等而互動變化的,因此以單純的、靜止狀態的加減數去考量,是脫離博弈中的政治現實。
「民主300+」成員本周末開會商討策略,我希望大家能以團結一致的目標和策略,作出有政治智慧、維護港人福祉的決策。
作者是民主黨立法會議員
根據《基本法》規定,雖然今屆選委人數為1194名,行政長官候選人仍需最少獲得601票才能當選。若在投票中沒有任何人獲得超過601票,則獲最高票的兩人進入次輪選舉。若次輪選舉都沒有人獲得超過601票,則重新選舉。
有部分泛民選委認為,在上述「得601票者勝」的兩輪投票選舉制度中,策略性「聚票論」是不必要的,因為如果獲580提名票的林鄭,如果夠601票已自然當選;如不夠601票,則需淘汰另兩人中較低票者,最後仍是一對一的對決狀態,故第一輪投票選委大可隨心意投票,「all in策略」是無關宏旨云云。
筆者同意以「純數理邏輯」而言,上述情况是可能出現的;但這只是多個可能情境之一。如果細心分析林鄭的提名名單,會發現明顯的策略性部署痕迹,很多「建制鐵票」並沒出現在林鄭的提名名單中,包括10多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港九各區議會57票、勞工界55票等,合共150多票。這種留有一手、避免「高開低收」的安排也太着迹了。
依據上述數理邏輯分析,「西環鐵票」既已超700票,林鄭已可在第一輪投票就順利當選了,那我們還參與什麼?是不是應乾脆投白票,或不進場以示抗議好了?
單純加減數考量 脫離政治現實
當然,現實中特首選戰的政治博弈,是更多變數和較複雜的,處於一種演化博弈論的狀態。我們要知道,建制派中支持曾俊華或胡官的人,大致有3類票:明撐票、暗撐票和動搖票。在「西環」發功的情况下,真心或假意撐林鄭的票已歸邊,而所謂假意撐林鄭的,就是上述的後兩者,按各方消息,估計為數過百甚至近200票。這些選票,除了「西環」壓力外,會受其他候選人的「值博率」而牽扯變化,每一個變數都足以影響其浮動,包括候選人民望、聚票或分配的狀况、北京最後口風的軟硬程度等而互動變化的,因此以單純的、靜止狀態的加減數去考量,是脫離博弈中的政治現實。
「民主300+」成員本周末開會商討策略,我希望大家能以團結一致的目標和策略,作出有政治智慧、維護港人福祉的決策。
作者是民主黨立法會議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