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帆川:港女「有樓有高潮」 媒體「有bite有高潮」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2日 06:35
2017年03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有樓有高潮!」、「冇樓唔好白撞!」無綫電視編導岑應製作的「真人騷」,又有參加者爆出金句。如今再糾纏該港女的「高潮」,似乎過時,不如回顧香港媒體在事件中所經歷的「高潮」,以及這類「高潮」的虛偽與禍害。


岑應過往製作的節目,皆成為全城熱話,包括《盛女愛作戰》和爆出「贏在射精前」金句的《沒有起跑線?》。這些節目的致勝之道,套路相若,就是找來一些即使在鏡頭前也勇於表現「缺德」的參加者,說出很邪惡並「啜核」的sound bite。「sound bite」是傳媒用語,簡單講就是具傳播力的三言兩語。例如林鄭月娥的「原來便利店係冇廁紙賣嘅」,或者警察在台上高呼的「×你老母」。


電子媒體記者每天工作,就是找sound bite,而這是艱難的。聽完受訪者講60分鐘都唔知「cue邊個bite」,是家常便飯。有時候,觀眾看一段經過剪輯的訪問,卻發現全段都悶得發慌。這不一定是記者功力不夠,也可能是該受訪者沒有「畀bite」的能力,說話不夠精警、不夠搶眼。


受訪者不是演員,憑良心說事,實而不華,正常不過。如果記者要拿「好bite」,令訪問變得精彩絕倫,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教受訪者說話,好像拍劇一樣。經過計算的,一定好看;不過,這是記者的禁區,是新聞人嚴守的底線。因為這形同造假,跟央視那些有導演有劇本的「認罪」新聞片沒有兩樣。


所以,岑應製作的節目,每一套皆sound bite盡出,便很令媒體人羨慕,也很令媒體人覺得奇怪了。即使是一個盛怒之下大發雷霆的普通市民,看到有圍觀者舉起手機拍片,也會立即有所收斂,更何况是面對一整隊製作團隊呢?一次又一次的「金句大爆發」,到底是「真人騷」還是「做騷」?外行人也能看得明白。


然而,不論奇怪不奇怪,真真假假都好,既然sound bite出來了,致力追求點擊率的媒體,紛紛傾盡全力,一句bite分拆幾十篇報道。「起底」女主角、介紹「真人騷」、訪問製作班底、落街問路人甲乙丙點睇……熱潮不是無綫掀起的,而是全港媒體和facebook pages集體吹捧出來的。港女「上位出騷」、無綫搶收視、各路媒體賺點擊率、facebook pages「呃like」,一家便宜多家着,成就一條網絡時代的媒體產業鏈。


其實,近期還有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情人節當天,一名作Iron Man裝扮的男子,在港鐵月台手執鮮花候情人。造就的戲劇性畫面,跟sound bite一樣,極具傳播力,迅速在網上瘋傳。後來,在事件登上各大媒體點擊榜五大之後,有報道踢爆一切是一個局,該女子不過是「Iron Man」旗下藝人。


在大陸如此這般的「公關騷」當新聞報道,有一個漂亮的名字,叫「策劃」。很多熱門視頻,都由記者或拍片者「加鹽加醋」策劃。最為大陸網民熟知的,就是家人為病童籌款的視頻新聞,一時母親扮「超級英雄」在街頭行乞,一時姊姊寫大字在街頭賣身,為的就是在海量的籌款新聞裏脫穎而出,吸引觀眾和善款。


熱鬧過後 這城市改變了什麼?

這種做法,道德不道德,還可以討論。至於香港愈來愈多的「策劃」,卻只見低俗和商業化。「有樓有高潮」,媒體也「高潮」。一輪熱鬧過後,這個城市,改變了什麼?那些「讚好」和「嬲嬲」,又改正了多少錯誤的價值觀呢?


作者是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