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之前表示,其公關團隊表現很好,能夠在媒體「搶到很多版面」。究竟各個參選人搶到了多少報紙版面?報道的偏向是正面、中性還是負面?幾名參選人在不同時間宣布角逐,最近期是梁國雄,他於2月8日表示有意參選。5人開始逐鹿,從2月8日至28日這3個星期內,各大報章如何報道他們?
利用慧科新聞(WiseNews)的資料庫,我整理了上述期間香港中文報章有關他們的新聞和評論。因新聞數量太多,所以只揀選在標題中有參選人姓名的文章,並看其標題的正負取向。收集電子媒體和網媒的新聞較為複雜,而且受篇幅所限,本文只着眼於傳統的中文印刷報章。
林鄭搶最多版面 其次曾俊華
附表是各報章對特首參選人的報道和評論數量和取向。報道數量方面,5名參選人當中,林鄭月娥的確搶得最多版面,其次是曾俊華,葉劉淑儀和梁國雄分別排第三及第四,胡國興則落後頗多。數量比例上,如果胡國興是「1」,梁國雄大約是「3」,葉劉「4」,曾俊華「7」,林鄭「14」。
林鄭取得的新聞數目主要來自《大公報》,還有《文匯報》、《蘋果日報》和《明報》。曾俊華的主要報道來自《明報》、《成報》和《蘋果日報》。葉劉的報道主要來自《蘋果日報》,以及《明報》、《文匯報》和《成報》。梁國雄的報道則較多源於《明報》、《蘋果日報》和《文匯報》。胡國興的報道稍多出現在《成報》和《蘋果日報》。
報道取向方面,整體而言約一成是正面報道,七成半中性,一成半屬負面。和整體分佈比較,林鄭的報道稍多為正面,但這些正面報道主要來自《大公報》、《文匯報》、《香港商報》和《星島日報》;負面的報道則來自《成報》,而《蘋果日報》對她的報道稍為負面。可見親中報章明顯力捧林鄭。曾俊華的整體報道比整體平均分佈稍為負面,這些負面報道來自《文匯報》和《大公報》,《蘋果日報》則有正有負,稍為多些傾向正面。看來曾俊華在報章的情况,剛好和林鄭相反。
葉劉的報道基本屬中性,只有少許負面,沒有什麼正面報道,而負面報道來自《星島日報》及《蘋果日報》。她獲得很高比例的中性報道,各方報章的做法都是如此。梁國雄有很多負面報道,主要來自《大公報》、《文匯報》和《香港商報》,也有些來自《蘋果日報》、《明報》、《成報》、《星島日報》、《東方日報》,看來親中派、泛民和中間派的報道都對他不利。胡國興所得的報道取向和葉劉相似,基本以中性為主。報章對他的選情關注不多,可能因覺得他的當選機會不高。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焦點,是報章本身在特首選舉中的表現。《蘋果日報》和《明報》的選舉新聞最多,接下來的是《大公報》、《文匯報》、《成報》和《星島日報》,最少的是《東方日報》和《晴報》。最多正面新聞的是《大公報》和《文匯報》,其次是《香港商報》,它們都對林鄭有頗多正面報道。《大公報》和《文匯報》同時有不少負面新聞,主要針對曾俊華和梁國雄。中性報道比例高的包括《經濟日報》、《信報》、《頭條日報》和《am730》,它們均屬財經或免費報紙。
如文首所說,特首選舉報道的一個關注點是「搶得多少版面」,此外也要看報道來自哪些媒體及新聞的正負取向。林鄭的報道看來傾向正面,但其所得支持主要來自親中報章。她在民意調查仍稍為落後,要看選戰「下半場」的發展。有關曾俊華的報道稍為負面,負評來自親中報紙,而他在民意調查中一路領先,其高民望能否保持,仍待觀察。葉劉的報道屬「中性化」及相對不多。梁國雄的報道有很高負面比例,他已經棄選。胡國興未受傳媒太多關注,也有報道「中性化」趨向。
傳統報紙在今次特首選舉中的報道,泛民的《蘋果日報》有點「中間化」趨勢;《明報》仍站穩「中立」;《成報》的負面報道主要針對建制派參選人。《星島日報》表現頗為中性,而有點傾向建制及反對梁國雄和葉劉。《大公報》和《文匯報》的取向非常明顯,旨在力保建制派參選人和攻擊其主要對手。
結合網絡分析 可更準確了解民意
傳統報章所報道的選舉形勢,與民意調查呈現的結果似有不同,究竟報章能否真正反映民意?例如本土派的意見很少在傳統報章中出現,它們的論述去了哪裏?答案很可能是在網媒和社交媒體。曾俊華好像有意將輿論戰線放在新興網絡平台,就如在近幾屆美國總統選戰中,奧巴馬靠社交媒體來吸引年輕人,特朗普用twitter直接發放消息接觸大眾。
傳統報章的報道未必能全面反映民意,同時有些對社交媒體中參選人走向的分析,例如「眾新聞」推出的「特首選戰社交媒體輿情指數」,可供大家參考。結合傳統媒體和對網絡作分析,我們應可更全面準確地了解民意的呈現。
作者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利用慧科新聞(WiseNews)的資料庫,我整理了上述期間香港中文報章有關他們的新聞和評論。因新聞數量太多,所以只揀選在標題中有參選人姓名的文章,並看其標題的正負取向。收集電子媒體和網媒的新聞較為複雜,而且受篇幅所限,本文只着眼於傳統的中文印刷報章。
林鄭搶最多版面 其次曾俊華
附表是各報章對特首參選人的報道和評論數量和取向。報道數量方面,5名參選人當中,林鄭月娥的確搶得最多版面,其次是曾俊華,葉劉淑儀和梁國雄分別排第三及第四,胡國興則落後頗多。數量比例上,如果胡國興是「1」,梁國雄大約是「3」,葉劉「4」,曾俊華「7」,林鄭「14」。
林鄭取得的新聞數目主要來自《大公報》,還有《文匯報》、《蘋果日報》和《明報》。曾俊華的主要報道來自《明報》、《成報》和《蘋果日報》。葉劉的報道主要來自《蘋果日報》,以及《明報》、《文匯報》和《成報》。梁國雄的報道則較多源於《明報》、《蘋果日報》和《文匯報》。胡國興的報道稍多出現在《成報》和《蘋果日報》。
報道取向方面,整體而言約一成是正面報道,七成半中性,一成半屬負面。和整體分佈比較,林鄭的報道稍多為正面,但這些正面報道主要來自《大公報》、《文匯報》、《香港商報》和《星島日報》;負面的報道則來自《成報》,而《蘋果日報》對她的報道稍為負面。可見親中報章明顯力捧林鄭。曾俊華的整體報道比整體平均分佈稍為負面,這些負面報道來自《文匯報》和《大公報》,《蘋果日報》則有正有負,稍為多些傾向正面。看來曾俊華在報章的情况,剛好和林鄭相反。
葉劉的報道基本屬中性,只有少許負面,沒有什麼正面報道,而負面報道來自《星島日報》及《蘋果日報》。她獲得很高比例的中性報道,各方報章的做法都是如此。梁國雄有很多負面報道,主要來自《大公報》、《文匯報》和《香港商報》,也有些來自《蘋果日報》、《明報》、《成報》、《星島日報》、《東方日報》,看來親中派、泛民和中間派的報道都對他不利。胡國興所得的報道取向和葉劉相似,基本以中性為主。報章對他的選情關注不多,可能因覺得他的當選機會不高。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焦點,是報章本身在特首選舉中的表現。《蘋果日報》和《明報》的選舉新聞最多,接下來的是《大公報》、《文匯報》、《成報》和《星島日報》,最少的是《東方日報》和《晴報》。最多正面新聞的是《大公報》和《文匯報》,其次是《香港商報》,它們都對林鄭有頗多正面報道。《大公報》和《文匯報》同時有不少負面新聞,主要針對曾俊華和梁國雄。中性報道比例高的包括《經濟日報》、《信報》、《頭條日報》和《am730》,它們均屬財經或免費報紙。
如文首所說,特首選舉報道的一個關注點是「搶得多少版面」,此外也要看報道來自哪些媒體及新聞的正負取向。林鄭的報道看來傾向正面,但其所得支持主要來自親中報章。她在民意調查仍稍為落後,要看選戰「下半場」的發展。有關曾俊華的報道稍為負面,負評來自親中報紙,而他在民意調查中一路領先,其高民望能否保持,仍待觀察。葉劉的報道屬「中性化」及相對不多。梁國雄的報道有很高負面比例,他已經棄選。胡國興未受傳媒太多關注,也有報道「中性化」趨向。
傳統報紙在今次特首選舉中的報道,泛民的《蘋果日報》有點「中間化」趨勢;《明報》仍站穩「中立」;《成報》的負面報道主要針對建制派參選人。《星島日報》表現頗為中性,而有點傾向建制及反對梁國雄和葉劉。《大公報》和《文匯報》的取向非常明顯,旨在力保建制派參選人和攻擊其主要對手。
結合網絡分析 可更準確了解民意
傳統報章所報道的選舉形勢,與民意調查呈現的結果似有不同,究竟報章能否真正反映民意?例如本土派的意見很少在傳統報章中出現,它們的論述去了哪裏?答案很可能是在網媒和社交媒體。曾俊華好像有意將輿論戰線放在新興網絡平台,就如在近幾屆美國總統選戰中,奧巴馬靠社交媒體來吸引年輕人,特朗普用twitter直接發放消息接觸大眾。
傳統報章的報道未必能全面反映民意,同時有些對社交媒體中參選人走向的分析,例如「眾新聞」推出的「特首選戰社交媒體輿情指數」,可供大家參考。結合傳統媒體和對網絡作分析,我們應可更全面準確地了解民意的呈現。
作者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