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與別不童.校長指點SEN選校心得:留意分班制及測考次數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8日 06:35
2017年02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選校資訊不足,SEN家長不免徬徨。特殊學校及主流小學校長教路,從已公開的資料中,也可略略窺探到學校的支援情况。


特殊校支援較全面

特殊學校匡智屯門晨崗學校校長石偉強表示,的確有SEN學生未能適應主流小學,轉至特殊學校,「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學術上的壓力,覺得功課跟不上,也可能是其他地方出現問題,如與同學的相處等」。


不論入讀主流或特殊學校,由幼稚園過渡至小學都是大改變,而SEN學生未必善於表達感受。特殊學校有社工、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護士等,與教師一起全面支援學生,主流小學的人手比例始終沒那麼理想,不過,家長如能多留意子女升小初期的情緒變化,坦誠跟學校溝通,對支援孩子大有幫助。


參考過來人意見 了解口碑

同時,主流學校也有不同定位,有些着重學術,有些會多投放資源,推動融合教育。家長想知道學校口碑,不限於上網找資訊,「例如特殊幼兒中心裏,有學生早一兩年畢業,可以參考這些家長的意見」。


作為主流小學校長,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建議,家長可留意學校的分班制度,如各年級都設精英班,測考時就較難為SEN學生提供加時等調適,「因為差一兩分,便影響到精英班的名單」。


其次是測考制度,「每年有幾測幾考?考得多的學校,一般較着重成績,未必輕易作出調適」。默書分數是否計入總成績,也是重要線索,「不計入總分,代表默書目的是鼓勵學生進步,相反則代表學校重視分數」。


第三是校內的共融文化。在簡介會上,校方未必會花很多篇幅講SEN,但家長可多跟不同教師傾談,從中觀察,「是否全校不同老師都可支援SEN,對這些學生有否充分了解」。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紅磡信義學校校長黃智華則分享說,作為公營學校,理應照顧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SEN學生集中在一兩間學校,對他們不是一件好事,影響日後融入社會」。然而他認為,主流學校不會刻意放大SEN學生的需要,「無分正常或SEN學生,學生來到都是要學習和求進步,總之都要因材施教」。


張超雄:免磁石效應 學校少列SEN支援

家長手執的《學校概覽》,SEN 資訊相當匱乏,最明顯的例子要數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試驗計劃﹕政府去年度撥款,在過百間中小學開設SENCo職位,專門推行融合教學,概覽裏卻沒列出這些學校的名單。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出,《學校概覽》資料由學校提供,校方通常不太透露有關SEN的資料。為何如此「不見得光」呢?只因怕有磁石效應,「講明校內的SEN支援,有機會引來更多SEN學生,普通學生則會卻步,這可能影響學校的成績」。


至於學習支援津貼的使用報告,則缺乏標準格式,部分學校單單披露資助金額,「好處在於清楚交代了銀碼,但這並不足夠,家長想知道的東西很多,包括有沒有外聘老師來幫助SEN學生、這名老師處理SEN的經驗、幫助哪一類型的SEN學生」。


倡津貼報告設標準格式

要設立標準格式,張超雄提出四點﹕「第一,寫明各類型SEN學生有多少人;第二,有什麼專業治療提供給學生;第三,服務有多緊密,例如一個SEN學生,每月接受多少次服務,這大致反映到SEN支援的規模;第四,最好列出一些教學策略,以自閉症學生為例,有沒有一些特別的教學方法是為他們而設?」

台灣因材分班 課堂融合

事實上,若有良好的融合教育風氣,SEN家長根本毋須擔心支援不足,特殊學習需要家長協會主席戴雁容就分享了台灣的經驗。根據台灣法律,每間主流小學都設特殊教育班、資源班及輔助班,協助SEN學童,「有些科目是分開上堂,而音樂、視藝等,就會在普通班一起上課,由能力較高的同學照顧SEN學生」。為免照應不暇,普通班可減少學生人數,確保教師能處理SEN學生的個別需要。


而在接受正式評估後,SEN家長會得到一份教學指引,列明孩子需要怎樣的配套,「這份指引會『跟着』孩子,無論他們去到哪間學校,校方都一定要提供指引內提及的配套。同時,校方可按指引,向政府索取資源,提供這些配套」,有了這樣的政策,就能避免SEN學生入讀後,才發現支援不足的慘况。


教局:有監察津貼運用

就SEN學童選校的問題,教育局回覆本報表示,局方一直鼓勵學校在《學校概覽》及網頁,介紹校本融合教育政策。當問到未來會否要求學校供更多資訊,局方稱,由於學校各有特色,家長亦有不同關注,家長宜直接向學校查詢。


對於有家長擔心,學習支援津貼被用作其他用途,教育局指出,局方有既定監察機制,要求校方提交自評報告外,並定期派員到校及舉辦培訓活動,確保資源妥善運用。一旦發現校方用作其他用途,局方會採取什麼行動呢?教育局則未有回應。


在SENCo試驗計劃方面,教育局透露有59間小學參加,經校方同意後,部分學校名單亦於教育局網頁(bit.ly/2mrWgXK)公開。不過,教育局強調,家長選校時應從多方面考慮,不宜只取決於該校有否參與試驗計劃。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