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瑞信何偉華:港股續升 看好內銀內險建築股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7日 18:35
2017年02月27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 恒指上周初繼續破頂,內銀及中港地產股輪流炒上,市場氣氛熾熱。今期封面故事專訪瑞信大中華證券研究董事何偉華及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分析最新市况。兩人均預期北水將繼續流入,港股短期升浪未完;惟中長線來說,一旦人民幣匯價再度轉弱,便反映市場情緒已出現變化,屆時港股或會掉頭下跌,故投資者在追逐是次升浪時要睇位落車。 ”
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及全國政協第12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下稱兩會)將分別於3月5日(周日)及3月3日(周五)起召開,瑞信大中華證券研究董事何偉華接受專訪時分析,今年是中國「十九大」政治換屆年,故是次兩會亦同樣重要,料在維穩的大前提下,北水仍會繼續流入,港股短期升浪未完,當中他看好內銀、內險及建築股。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恒指上周四創逾5個月高位24216點後,周五卻突然沽壓湧現,單日下跌149點,收報23965點,失守24000點心理關口,港股升浪是否已告一段落,抑或調整後仍有力再上?何偉華對短期後市仍然樂觀,「你也留意到,過去幾個月公布的內地經濟數據,不論國內生產總值(GDP)、生產物價指數(PPI)及採購經理指數(PMI)都表現很好,因為『十九大』將於下半年召開,需要一個穩定的政經環境,決策當局短期若見到經濟有轉弱迹象,便會推出新政策刺激經濟。另外,今年以來人民幣匯價穩定下來,亦是利好港股的一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不單止人民幣,亞洲其他主要出口地區貨幣如韓圜及台幣今年都升值,這反映美國新政府轉變政策後,亞洲國家或地區已自動自覺將匯率升值」。
瑞信私人銀行部近年在本港財富管理市場處領先地位,贏得不少內地富豪作為其客戶。而何偉華在瑞信的其中一項主要工作,便是為這些內地富豪提供投資建議,故他對北水的投資口味及部署亦十分了解。他分析,兩會將於本周五召開,由於憧憬期間將有利好政策出台,內地投資者目前的投資情緒不錯,故他亦看好港股短期走勢。
GDP增長提速 內銀增放貸能力
既然港股升浪料未完,何偉華建議可留意內銀、內險及建築股等三大板塊,他一針見血解釋了內銀股近日強勢,升至逾一年高位的原因,「雖然內地去年第四季扣除通脹的實際GDP按年增長率只有6.8%,但由於期內PPI走勢凌厲,而CPI亦溫和上升,令整體物價按年升幅逾3%,故名義GDP按年增長率高達雙位數。這點很重要,因為市場一度憂慮內地銀行貸款佔名義GDP的比率過高,限制日後的貸款增長空間;但隨着近月名義GDP增長率按年加快,內銀貸款佔名義GDP比率已下跌,這樣的話,內銀今年可望錄得高單位數的貸款增長,有助其提升盈利表現。」
內險股方面,《Money Monday》上期已引述瑞信的報告,推介中國人壽(2628),該股上周亦繼續有好表現。是次訪問何偉華沒評論個股,惟強調多個因素支持該板塊延續升浪,「目前內地壽險市場滲透率低,仍有增長空間;而監管當局近月加強規管理財產品,亦令保險產品的吸引力相對提升。估值方面,這些股份的市值對企業價值比率(Price to Enterprise Value Ratio)仍然低於3年平均水平,尚有上升空間。」
PPP項目上馬 利建築毛利率
相對內銀內險兩大熱門板塊,建築股則比較冷門。惟何偉華分析,內地政府增加基建投資,是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鐵路工程外,傳統的樓房建築工程需求亦有增加,而且隨着公共私營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的推進,可能有助提升這些工程毛利率,「一間建築國企在建立整個小區時,包辦興建社區內學校、醫院及住宅等不同建築物,每項細分工程均可找不同私營機構合作,比較容易推進PPP。」
參考何偉華上述分析,《Money Monday》本周繼續建議讀者留意上期已推薦的中國銀行(3988)及中壽,另新推薦中國建築(3311)。
中證監收緊A股配股限制 深圳資金或轉港股
另外,今年以來的港股升浪由大型股主導,恒生指數已上升8.9%,惟期內恒生小型股指數僅錄得5.6%升幅。何偉華分析,過去1個月北水持續流入,成為港股破位而上的催化劑,但期內來自上海港股通的資金遠較深圳港股通多(編按:1月26日至2月24日期間,上海港股通幾乎每個交易日淨流入均高於深圳港股通淨流入,而前者累計淨流入為276.69億元人民幣,後者累計則只有64.64億元人民幣,分別佔港股通總淨流入341.33億元人民幣的81.1%及18.9%),相信要等深圳資金亦蜂擁流入,本港小型股才會出現明顯升浪,「目前在港股市場流轉的深圳資金不多,但中國證監會近日已收緊了A股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增發股票的限制,假如深圳資金因此覺得A股無得炒,轉戰港股也有可能。深圳資金一向鍾情於科技、新能源及其他新興行業的中小型股,屆時港股有關股份也許將會出現新一波行情」。
[封面故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