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陳茂波在其初試啼聲的財政預算演詞提出要成立稅務政策組,檢視香港的稅制,以確保本港稅制的競爭力。筆者歡迎這建議,並確信認真地全面地檢討香港的稅制實有迫切性。
本港多年來標榜稅率低能吸引外資。今天這優勢已被多國連番的減稅大大削弱。眾所周知,美國新總統特朗普的施政重點之一是大削企業稅,英國、日本等都有類似的建議。其實過去十年間企業利得稅稅率早已出現下跌的趨勢。歐盟去年底出爐的一份報告書《Devereux and Sørensen》 就指出,國際間稅制競爭下,枱面的和有效的稅率近年都不斷下降。由於香港鮮會提供針對性的稅務優惠而多國都會,16.5%的利得稅率已沒有多大吸引力。去年KPMG的一份調查發現,45%的受訪企業高層表示憂慮香港稅制未來的競爭力。
稅基窄無問題 稅收波動也是好事
很多人,這包括陳茂波司長,指香港稅基狹窄。這當然是事實,卻不一定是問題。香港貧富懸殊,多數人不交稅或只交很少稅,十分合理。又有指本港稅基對經濟榮衰變化非常敏感。這其實也是好事。經濟不景時少點收稅、經濟亢奮時多點收稅,可以穩住經濟,降低波幅,有什麼不好呢?只要長期收支能平衡,短期出現赤字也不是問題。
但是,人家大減企業稅,我們紋風不動,死守16.5%稅率,其實對於我們極度開放的外向型經濟,長期下去十分危險。
其實,只要是留在企業內部的盈利,而不是以紅利方式分派給股東,都是用以投資或用作為營運資金(working capital),可以不必徵稅,以免打擊營運,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要是筆者可選擇,會建議只向分派出去的股息當作個人入息徵稅。過往股息不徵稅是所有稅前盈利既已徵稅,再向由稅後盈利分派出去的股息徵稅會造成雙重徵稅。若按筆者建議,則不會出現雙重徵稅的問題。
建議利得稅削半至8.25%
然而,利得稅一直是香港政府主要財政收入來源。2017/18年估計達1390億元,為整體財政收入的27.4%。為穩健起見,筆者建議利得稅只向一半的利潤徵收;股息稅亦只向一半的股息徵收。
如此修訂後,本港利得稅率等同削了一半即變成8.25%,大大增加了稅制的競爭性,對吸引大企業來港設地區甚至全球的地區總部非常有利,兼可應對社會上對有人年收以億元計的股息卻毋須繳稅的不滿。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何濼生 濼觀天下]
本港多年來標榜稅率低能吸引外資。今天這優勢已被多國連番的減稅大大削弱。眾所周知,美國新總統特朗普的施政重點之一是大削企業稅,英國、日本等都有類似的建議。其實過去十年間企業利得稅稅率早已出現下跌的趨勢。歐盟去年底出爐的一份報告書《Devereux and Sørensen》 就指出,國際間稅制競爭下,枱面的和有效的稅率近年都不斷下降。由於香港鮮會提供針對性的稅務優惠而多國都會,16.5%的利得稅率已沒有多大吸引力。去年KPMG的一份調查發現,45%的受訪企業高層表示憂慮香港稅制未來的競爭力。
稅基窄無問題 稅收波動也是好事
很多人,這包括陳茂波司長,指香港稅基狹窄。這當然是事實,卻不一定是問題。香港貧富懸殊,多數人不交稅或只交很少稅,十分合理。又有指本港稅基對經濟榮衰變化非常敏感。這其實也是好事。經濟不景時少點收稅、經濟亢奮時多點收稅,可以穩住經濟,降低波幅,有什麼不好呢?只要長期收支能平衡,短期出現赤字也不是問題。
但是,人家大減企業稅,我們紋風不動,死守16.5%稅率,其實對於我們極度開放的外向型經濟,長期下去十分危險。
其實,只要是留在企業內部的盈利,而不是以紅利方式分派給股東,都是用以投資或用作為營運資金(working capital),可以不必徵稅,以免打擊營運,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要是筆者可選擇,會建議只向分派出去的股息當作個人入息徵稅。過往股息不徵稅是所有稅前盈利既已徵稅,再向由稅後盈利分派出去的股息徵稅會造成雙重徵稅。若按筆者建議,則不會出現雙重徵稅的問題。
建議利得稅削半至8.25%
然而,利得稅一直是香港政府主要財政收入來源。2017/18年估計達1390億元,為整體財政收入的27.4%。為穩健起見,筆者建議利得稅只向一半的利潤徵收;股息稅亦只向一半的股息徵收。
如此修訂後,本港利得稅率等同削了一半即變成8.25%,大大增加了稅制的競爭性,對吸引大企業來港設地區甚至全球的地區總部非常有利,兼可應對社會上對有人年收以億元計的股息卻毋須繳稅的不滿。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何濼生 濼觀天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