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每年全國人大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當年經濟增長的指標都最引人關注。據北京消息透露,由於去年第四季以來中國經濟多項指標出現強力反彈,今年1月的經濟走勢亦持續向好,預料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定下的2017年經濟增長目標不會如外界之前預料的有所降低,仍會維持6.5%至7%目標區間。
《政府工作報告》目標料與去年一樣
由於2016年中國經濟遭遇嚴重下滑壓力,雖然最終全年經濟維持6.7%增幅,算是勉強達到官方定下的6.5%至7%的增長目標區間,但外界多預料今年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當局會進一步下調經濟增幅目標,有預測最多可能下調至6%或6%-6.5%之間。
不過,據接近政府智庫的北京消息表示,去年第四季以來,內地各項經濟指標出現了罕見的反彈,經濟增幅達到6.8%,令2016年全年經濟增長達到6.7%的全球首位。消息透露,其實國家統計局公開的第四季經濟數據,是奉高層指示有所壓縮的數據,實際反彈幅度更大。而在今年1月,這一反彈勢頭仍然持續。去年第四季,內地的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又譯作平均物價指數)達到2.9%,不僅實現由負轉正和U形反彈,且漲幅已經超過2013年第四季。按照今年1月份的CPI和PPI走勢,2017年首季的GDP平減指數將可達到2012年初水準,這意味着中國經濟這一輪長周期調整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當局初步判斷,經濟即使不敢說已到U形反彈階段,但L形經濟已經見底,不會再進一步下滑。
基於此判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2017年經濟增長目標與去年一樣定在6.5%-7%的區間還是較有把握實現的。
外需依賴度減 民間投資增
官方數字顯示,中國經濟對投資和外需的依賴度不斷下降。2016年前三季度,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1%,高於歷年同期水平;相比之下,投資貢獻率下降到36.8%,淨出口對GDP增長為負貢獻7.8%。在產業結構上,中國經濟對第二產業(工業)的依賴度下降,產業轉形升級效果明顯。在城鎮化的推動下,民間投資回升,更是中國經濟企穩的一個重要指標。
減依賴工業 顯產業轉型升級
該消息人士表示,今年美聯儲的加息進度會是影響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不確定因素,但因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基建將進入擴張期,政府投資將會大增,預料美國銀根很難抽緊,而中國經濟在加速去槓桿化。在此背景下,今年人民幣匯率應無大幅貶值的空間。
在上周二(21日)在討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稿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高層曾經指出,今年將召開中共十九大,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政府工作報告》目標料與去年一樣
由於2016年中國經濟遭遇嚴重下滑壓力,雖然最終全年經濟維持6.7%增幅,算是勉強達到官方定下的6.5%至7%的增長目標區間,但外界多預料今年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當局會進一步下調經濟增幅目標,有預測最多可能下調至6%或6%-6.5%之間。
不過,據接近政府智庫的北京消息表示,去年第四季以來,內地各項經濟指標出現了罕見的反彈,經濟增幅達到6.8%,令2016年全年經濟增長達到6.7%的全球首位。消息透露,其實國家統計局公開的第四季經濟數據,是奉高層指示有所壓縮的數據,實際反彈幅度更大。而在今年1月,這一反彈勢頭仍然持續。去年第四季,內地的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又譯作平均物價指數)達到2.9%,不僅實現由負轉正和U形反彈,且漲幅已經超過2013年第四季。按照今年1月份的CPI和PPI走勢,2017年首季的GDP平減指數將可達到2012年初水準,這意味着中國經濟這一輪長周期調整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當局初步判斷,經濟即使不敢說已到U形反彈階段,但L形經濟已經見底,不會再進一步下滑。
基於此判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2017年經濟增長目標與去年一樣定在6.5%-7%的區間還是較有把握實現的。
外需依賴度減 民間投資增
官方數字顯示,中國經濟對投資和外需的依賴度不斷下降。2016年前三季度,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1%,高於歷年同期水平;相比之下,投資貢獻率下降到36.8%,淨出口對GDP增長為負貢獻7.8%。在產業結構上,中國經濟對第二產業(工業)的依賴度下降,產業轉形升級效果明顯。在城鎮化的推動下,民間投資回升,更是中國經濟企穩的一個重要指標。
減依賴工業 顯產業轉型升級
該消息人士表示,今年美聯儲的加息進度會是影響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不確定因素,但因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基建將進入擴張期,政府投資將會大增,預料美國銀根很難抽緊,而中國經濟在加速去槓桿化。在此背景下,今年人民幣匯率應無大幅貶值的空間。
在上周二(21日)在討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稿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高層曾經指出,今年將召開中共十九大,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