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地王」登基 樓市憂喜交集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5日 06:35
2017年02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地王」登基。鴨脷洲前駕駛學院地皮招標結果,兩個內房發展商聯手以168.6億元投得,較市場預期上限高出近五成。按歷來土地成交平均呎價,這幅地雖然只是位列第三,惟論單一地皮總價卻居歷來首位,新科「地王」,當之無愧。「地王」高價,庫房進帳豐厚,政府不會抗拒,投資者當會欣喜,因為可以強化市道向好、催谷樓價的說法了;不過,這樣的地價和預估日後售價,絕大多數市民無法承擔,然則,「地王」折射出來的居住和民生問題,更形深化了。


內房互利共贏 市民置業更難了

近期,啟德多個樓盤售價迭創新高,呎價已經超逾3萬元,另一方面,發展商推售樓盤,部分單位面積161方呎,已經算大的了,因為更有細至不足60方呎,單位面積雖小,售價卻要每方呎2至3萬元。鴨脷洲「地王」這幅地,土地的「麵粉」呎價已達2.2萬元,連同建造、利息等成本,市場預期日後呎價起碼4萬元,發展商才有利潤。許多人審視這些數字,都說荒謬,因為無論地價、樓價反映樓市多「好景」,絕大多數市民完全無法負擔,有能力買入的納米單位,不僅貴得要命,實質不宜人居。這是樓市現况荒謬之處。


樓市對息口十分敏感,美國已經進入加息周期,一般認為樓市應該到了調整的時候了,本港樓市卻是節節新高,特別是由去年開始,內地發展商以不一樣的思維爭奪地皮,除了今次鴨脷洲「地王」成為他們的囊中物,近期啟德發展區地價和樓價屢創新高,都是他們的「戰績」。投得新「地王」的其中一家地產商表示,「憑藉雙方的品牌優勢及項目發展的豐富經驗,預計此次合作可各展所長,達至互利共贏的目的。 」兩家內房企業當然是逐利而來,無可厚非,然而他們「達至互利共贏」了,香港人也會是贏家嗎?需待時日驗證。


萬商雲集香江的情景,港人理應樂見,內地發展商投資本港房地產市場,不應該受到任何規限,他們投地出價積極進取,自有一套計算方法,成敗自行承受。不過,內房企業在本港大展拳腳,對市場生態帶來的影響和衝擊值得注意。最近這些年,內地資金來港置業或炒賣日多,內房企業加入競逐,對吸引內地資金來港,相信會起到升溫作用,然則以本港房屋供應有限,這批腰纏萬貫生力軍牽動的樓價,難以判斷。內地房企插足本港房地產,對亟需置業市民的影響,須放在這個情景和框架審視。


增供應是王道 勿再無理阻撓矣

內地因素介入本港土地和房屋供應,將會成為常態,政府每年提供2萬個單位土地的政策,本來就內部需求已經「掹掹緊」,加上內地的「投資大軍」,短缺不足更形突顯。這個或許是內房企業覬覦本港房地產市場的誘因。政府可以做的是調整政策,增加年度土地供應,避免出現因為明顯不足而出現的哄抬局面。期望以環保為名的人士和團體,須看到房地產這個新局面,切勿再無理阻礙土地供應,否則,受苦的只會是同呼吸、共命運的「香港同胞」!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