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鄭月娥:與你同行:教育新資源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2日 06:35
2017年02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自我展開競選工程,見得最多和給我最多信件及電郵的是教育界朋友,其中一位是「90後」年輕教師。她在信中表示自己對教育抱有熱誠,全身投入、積極工作,可惜是合約教師,一直得不到穩定的教席,這不但可能影響她的生活,或許也影響她與學生的關係。可以想像,一個隨時會離開的教師很難與學生建立長期的教與學關係,校園也必存在焦慮不安的氣氛。
光給錢不能讓教育成功
教育是投資未來,而未來是我們的希望。特別是年輕一代,我們的目標是培養青年人有質素、有擔當,具國家觀念、抱香港情懷,兼具世界視野。我在2月3日的分享大會上,提出要全面檢視教育制度,為學生、教師、家長和校長創造一個穩定、關懷以及具啓發性、富滿足感的教與學環境。想不到這短短的40多個字竟引來極大的共鳴,有年輕教師聽到「穩定」的教學環境後不禁流淚;有校長聽到「全面檢視」後認同不應再小修小補。這些回應令我更堅定地決心改善香港教育的政策與配套。衆所周知,教育是用心、人影響人的事業,光給錢不能讓教育成功;但沒有充足資源,教育專業的發展亦必受影響。
我在2月13日率先建議在教育方面,馬上每年增加50億元經常開支。香港屬於高收入經濟體,可惜我們的教育開支,卻低於相類似經濟體的水平,目前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的3.3%。事實上,教育在政府經常開支的比例是回歸後的新低,由1997/98年度的25%逐步下降至2016/17年度的21.5%,即由每4元政府開支就有1元用在教育,減至每5元開支才有1元用於教育。
年增50億元,以2016/17年度教育經費747億元計算,幅度是6.7%。用政府經常開支比例看,則調升至22.6%,回復到2012/13年度水平。這筆款項的分配可包括:訂立幼師薪級表;改善中小學教師編制;將短期合約教席轉為常額教席;增加對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的支援;改善學校硬件及軟件建設;資助高中畢業生升讀自資院校大學學位課程。
與教育持份者共議
只要認真聆聽學生、教師、家長、校長和辦學團體的意見,我們就不得不承認本港的教育制度在理念和執行上都出現了不少問題。過量的功課和過分重視評核令學生喘不過氣來,削弱了學生在文化藝術、體育、創意等的多元發展,也令家長疲於奔命。同樣地,過度的審核、行政、文書工作減少了老師專注教學的空間,更遑論照顧學生的情緒——近日令人痛心、擔心的連串學童自殺事件,顯示情緒健康是整體健康的根源,社會必須正視,並果斷地從小培養小朋友身、心、靈的健康。此外,還有不少教師編制、待遇和晉升問題有待解決。
我建議進一步展示施政新風格,與教育持份者共議,由內行人與政府坦誠磋商各個需動用新資源的項目,訂定緩急先後,盡快達成共識,讓教育新資源可更快發揮穩着教學環境、提升教師士氣和改善教育質素的作用。
我不是教育專家,但我會以關懷態度細心聆聽教育工作者的意見;我會以具體的行動為教育開創康莊大道。我期盼與大家在邁向優質教育的路上同行。
(特首參選人的答卷——闡釋政綱文章系列)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