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篩查萬人 51證大腸癌 有腺瘤可變癌比率遠超預期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2日 22:35
2017年02月22日 22: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衛生署去年9月28日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至去年底為約1萬名無病徵的68至70歲長者作篩查,暫發現當中51人患大腸癌,560人出現可演變成大腸癌的大腸腺瘤,數字超出衛生署預期。先導計劃下周一將擴展至第二階段,66至68歲而無大腸癌徵狀者可參加。
下周66至68歲可參加
首階段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為1946至1948年出生的人篩查,至去年12月29日有1.06萬人參加,其中逾1萬人有檢測結果,當中14.2%(1423人)對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反應,需轉介照腸鏡。在當時完成大腸鏡檢查的799宗個案中,有51人發現大腸癌,另560人有大腸腺瘤,93人有增生性瘜肉、大腸發炎或沒有任何病理變化等(見表)。
衛署:比例高或因較年長
衛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程卓端表示,已照大腸鏡的個案中,6.4%證實患大腸癌、七成人有大腸腺瘤,高過預期的3%及四成,相信與首階段參加者較年長有關,亦有可能是以往沒做篩查,令初期發現的問題較多,此乃初步數據,日後需再觀察。
程卓端說,發現大腸癌的病人已轉介醫院跟進,暫未知所屬期數,參加篩查者一般沒徵狀,相信應屬早期患者;若不切除大腸腺瘤有變大腸癌風險,故切除後需監察,包括照大腸鏡檢查有否再生,而增生性瘜肉不會增加患大腸癌機率。
程又稱,暫接獲6宗報告指病人切除瘜肉後腸道內流血,相信是傷口滲血,已轉介公立醫院跟進,其中3人需再用大腸鏡助止血,6人已出院,初步有關個案屬已知風險。
首階段原預期5萬人參加
衛生署原預期首階段有5至6萬人參加,惟至本月20日,參加人數僅約1.29萬。程卓端表示此乃初期數據,合資格者日後仍可參加計劃,之後會再宣傳。
衛生署下周一(27日)推出第二階段計劃,1949至1951年出生及無大腸癌徵狀的市民可參加。此群組約有25萬人,署方預料7.6萬人參加,參加者須先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如市民已有大腸癌症狀如大便出血、貧血等,應盡早求醫,而非參加篩查;另過去10年內曾接受大腸鏡檢查者,亦毋須接受篩查。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