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民幣微調中間價定價機制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1日 06:35
2017年02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定價機制自昨日起作出微調,央行要求各中間價報價行在計算國際外匯市場變動影響時,將原本考慮過去24小時變動縮減到15小時。


從24小時改為15小時

央行從未明確給出每天早上7時半一籃子貨幣的定價公式,不過,原先的普遍做法是將前一天下午4時半的官方收市價,與早上7時半前24小時內的美元走勢綜合考慮,現在從24小時改為15小時,即從下午4時半開始計算到早上7時半。不過市場對於此次微調的評價並不一致。有分析認為,4時半收盤價已經反映了之前的境外盤,所以境外盤的影響有點像算了兩次,改為從4時半開始,就可以把這個因素剔除。


德國商業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師周浩認為,下午4點半到早上7點半的一籃子貨幣變化,主要參考亞洲時段以外的G10貨幣。一旦G10貨幣與新興市場貨幣走勢出現分化,市場就只能看到G10貨幣的走勢。ING亞洲研究主管Tim Condon在採訪中說,微調忽略了亞洲交易時段美元走勢對於次日中間價的影響,但對市場影響有限,因在亞洲交易時段出現美元重大新聞的情况較為罕見。


忽略亞洲時段美元走勢對翌日影響

有不具名分析師則表示,此舉的動機主要在於增加對於中間價的控制,因為亞洲時段的美元走勢將被忽略,比如亞洲時段特朗普當選,造成的影響便可以忽略。


上商財資業務處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對推測中間價走勢而言,新算法更加容易。但他表示,原有模型不存在境外盤多算一次的情况,因為日間外圍走勢如果與人民幣走勢一致,多算一次並無影響。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