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鄭月娥:與你同行:稅務新方向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1日 06:35
2017年02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作為下任行政長官參選人,我打算引進新風帶領政府,即管治新風格、政府新角色以及理財新哲學。


施政重點方面,我會集中在3個領域:稅務新方向、教育新資源和置業新希望。今日闡述一下我在經濟發展的理念。


經濟發展讓社會可以投資民生教育,對任何地方來說都十分重要。要令香港經濟繁榮有很多方法,譬如稅務誘因,但是過去的財金政策長期傾向保守,主事官員並無用較新思維為香港經濟把脈。我倡議以理財新哲學發展經濟,善用儲備,增加香港競爭能力;善用盈餘,與社會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兩稅務措施 盼改善營商環境

我相信簡單稅制的好處,無意改動過往行之有效的稅務制度。但稅務政策是良好的刺激經濟活動工具,亦能夠改善整體資源分配。因此我提出兩個稅務寬減措施,希望改善營商環境:


第一,實施兩級制的利得稅(two-tiered profits tax)。這建議其實是商界多年來的訴求,特別是中小企業,他們不停地透過商會,每年向政府提出相關意見,可惜長期以來都不被接納。


我建議企業頭200萬元的利潤,稅率由現在16.5%減為10%,讓數以萬計的企業馬上減稅40%;200萬元以後的利潤,則維持在16.5%。中小企減低稅務負擔,自然可以輕鬆點,更有空間再投資,或者改善員工的福利。根據目前香港的財政狀况,年年盈餘而且儲備豐厚,我們不需要提高利得稅率,就能夠回應減稅建議,推動經濟發展,為什麼不早一點實行德政呢?


第二,提供額外稅務扣減(super-deduction)。當企業投資於某一特定用途發展業務,建議可以得到稅務寬減,例如某廠家投資了100萬元於研發服務或產品,他就可享有額外100萬元,即一共200萬元的扣稅額。這種不少外國政府都樂於採用的稅務政策衍生的稅務誘因,效果立竿見影,也能夠彰顯我希望未來政府作為「促成者」以及「推廣者」的角色。


香港是應該鼓勵研發(R&D)的,因為它可以推動創新和科技等的發展,發揮良性的骨牌效應,加強我們的競爭力。事實上,我們在這方面的投資遠遠落後於其他經濟體:香港的研發開支只佔本地生產總值0.7%,對比南韓4.1%、日本3.5%,以及中國的2.1%(深圳已經超越香港至4%)。我們必須急起直追,政府大力投資之外,應該用稅務誘因鼓勵企業投資科研,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我的理財新哲學與我的管治哲學一樣,就是善用香港豐厚的底子,發揮我們的靈活與高效,用好政府資源。我主張着眼投資未來——對人、對研發、對環保。我們的審慎投資是有回報的,上述兩項稅務減免,表面上令政府減少稅收;但如果促進了企業家做大業務、擴大經濟板塊,整體社會的得益,可不止是政府稅收呢。


另一點是藏富於民。香港經歷由「積極不干預」至「適度有為」的理財哲學,而我倡議的稅務新方向,既尊重並維護自由經濟,亦體現政府在增強香港經濟競爭力方面的功能。事實上,市民最懂投資,把錢留在他們的口袋,將來肯定連本帶利回到庫房去,讓政府可投放資源,改善民生。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