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兆聰:沽中型股 轉倉H股ETF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0日 06:35
2017年02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上周升458點或1.95%,報24,033,國指則升234點或2.32%,全市日均成交額高達962億元。本倉則只升1.56%。近期跑輸港股,很主要是港股太強勢,基本上牛絕全球,本周會作出調整。


本倉在過去兩年開始轉攻美股,輕易地跑贏港股,絕對回報亦理想,不少均較買入價錄得雙位數、甚至高雙位數字的升幅。踏入2017年美股表現仍然理想,上周亦持續破頂,但港股氣勢更凌厲,大有一洗多年頹風、重拾升浪之勢。恒指國指年初至今升幅已達10%,相對於美股約4%,表現強勁得多。


港股牛絕全球 今周料調整

市場歸因於估值低、經濟回穩、通脹回升利企業盈利。但上升背後,中資股也有兩個風險。首先,資源商品庫存由去年底、今年初開始持續上升,鋁相對歷史水平仍不高,但銅、橡膠卻已相當多了。這是否與春節有關,還是預料需求強勁而預先加大庫存,筆者不得而知。但表面看,局面就是高產量、高庫存、高價格,很明顯就是不可能持續。


要麼是邊際利潤(河北鋼廠已是歷史新高)導致產量激增,最終價格回落,要麼是需求強勁(16省市固投將超去年GDP總量),不斷消化庫存支持價格高企。上周商品期貨有點拉高出貨的情况,尤其是周四,午後突然大幅拉升,但收市前卻直線下跌。這時債市卻又明顯轉強,予人感覺再通脹主題正出現變數。走勢上,鋼鐵股出現小雙頂背馳,其他資源股雖處高位但動力亦稍減。面對不明朗的局面,現在不是貪婪的時間。


資源商品產量庫存價格高 難持續

另一個風險是金融去槓桿。金融槓桿對應的就是實體經濟的負債,如債券、產能、樓市等。人行溫水煮蛙式抬高利率成本,過去2、3年加槓桿借短放長、表外資產較表內更多的中小型內銀(城商行、農商行等)壓力會非常大。現階段市場反應正面,內險內銀輪流上升。但是否既去槓桿又不會發生違約問題?筆者估計到今年第三季尾問題就會浮現,但本港上市的內銀都是有一定規模,所受影響料較小。


但股市不是談理論的地方,上升時持倉少表現就差。除了低配中資股,本倉另一問題是中型股表現一般,中海油田(2883)、澳博(0880)等都乏力,新近買入的蒙牛(2319)、中國中藥(0570)在急升過後又回落。股價表現當然視乎基本因素,但更看資金流。近6周資金流入新興市場,但90%以上都是透過ETF,中小型股份自然未能受惠。


本周會沽出Nvidia、中海油田、中石油(0857)、1000股蒙牛(2319)及5000股澳博,買入1000股恒生H股ETF(2828),以及重新增持1000股友邦(1299)。若中資強於美股情况持續,會再繼續作出調整。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