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上周五終回吐,滬港通今年首次淨流出,強勢的國指跌0.91%,為1月16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重磅股騰訊(0700)靠穩,友邦(1299)則大升3.37%。股指期貨鬆綁,券商股先升後回,A股在期指結算日下跌。全球股市都進入超買區,調整在所難免,問題是幅度有多大,這就取決於再通脹主題是否仍有效。近日內地商品和債券有逆轉迹象,但短期表現取決於盤路而非趨勢,暫時仍以整固後再上的概率較高。
美股屢創新高後初遇阻力,但整體而言歐美股市沽壓不大,始終年初至今升幅不算多,上周五三大指數先跌後升,在併購消息下又破頂。反倒是今年牛絕全球(升幅已達11%)的國指調整較像樣,上周五曾跌1%,夜期續跌。但無論恒指還是國指,周五回落後仍未離開超買區。可以說是調整遠未完結,但一般來說,整固初期沽壓最大,最多投機盤爭相獲利,從這個角度看,市底仍偏強。
現在很多人都說是「大時代2.0」,但大家記得的都是裂口高開1300點、最終僅升700點的序幕,然後是A股化,即垃圾股妖股當道,最終股災。筆者覺得現在跟2015年不太相似,但如果是類近,則爆升前的走勢更值得參考。
國指穩守10000 交易區間將上移
習近平於2013年接任國家主席一職後,初時並未能擺脫胡溫時代的政策和經濟模式,即使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很宏偉的改革藍圖,但2014年很快就踏入經濟下滑周期,首3季市况只是反覆。最終又是加碼刺激配合貨幣政策寬鬆,2014年尾開始減息,2015年上半年交替降準降息,樓市暢旺,這時還要高舉萬眾創新、互聯網金融的旗幟,形成瘋狂的場外配資。
國指由2014年第四季10,200點起步,借滬港通正式開通,到該年年底升至12,000點,之後在高位反覆長達3個月,積聚動力。走勢上,2014年底突破保歷加通道頂部後橫行,將20周線不斷拉高後最終飈升。
今次是否仍要長時在高位積聚動力暫不清楚,但回顧近年的升浪,20周線均是大舉往上走、動力很強時才完結。從這個角度看,當前只是升浪的很初期。另外,國指已百分百確認升破10,000點關口,隨着內地股指期貨正式鬆綁,後股災時代已告一段落,今後交易區間將上移的可能性亦非常高。
實體經濟股處牛二 升幅有限
與2015年不同,今次上升的邏輯是政策撥亂反正,通脹回升,推動企業盈利增長、估值擴張。因此,實體經濟股是焦點,上游的資源商品、建材基建,行業集中度高的中游如造紙,下游消費類如汽車、體育用品等都表現強勁,反而是金融股落後,特別是內銀股,就算是近日大爆發的建行(0939),年初至今才升6.3%,與國指的10.3%有很大差距。
論基本因素,實體經濟股還是較佳,只是升幅已大,重估工作已差不多,股價要靠盈利增長來推動,格局似牛二,易升難跌但升幅有限,牛皮偏好為主。反而金融股成為後周期股份,估值落後之下空間仍大,一旦再通脹主題出現變數,下跌風險亦相對低。
[張兆聰 還看今朝]
美股屢創新高後初遇阻力,但整體而言歐美股市沽壓不大,始終年初至今升幅不算多,上周五三大指數先跌後升,在併購消息下又破頂。反倒是今年牛絕全球(升幅已達11%)的國指調整較像樣,上周五曾跌1%,夜期續跌。但無論恒指還是國指,周五回落後仍未離開超買區。可以說是調整遠未完結,但一般來說,整固初期沽壓最大,最多投機盤爭相獲利,從這個角度看,市底仍偏強。
現在很多人都說是「大時代2.0」,但大家記得的都是裂口高開1300點、最終僅升700點的序幕,然後是A股化,即垃圾股妖股當道,最終股災。筆者覺得現在跟2015年不太相似,但如果是類近,則爆升前的走勢更值得參考。
國指穩守10000 交易區間將上移
習近平於2013年接任國家主席一職後,初時並未能擺脫胡溫時代的政策和經濟模式,即使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很宏偉的改革藍圖,但2014年很快就踏入經濟下滑周期,首3季市况只是反覆。最終又是加碼刺激配合貨幣政策寬鬆,2014年尾開始減息,2015年上半年交替降準降息,樓市暢旺,這時還要高舉萬眾創新、互聯網金融的旗幟,形成瘋狂的場外配資。
國指由2014年第四季10,200點起步,借滬港通正式開通,到該年年底升至12,000點,之後在高位反覆長達3個月,積聚動力。走勢上,2014年底突破保歷加通道頂部後橫行,將20周線不斷拉高後最終飈升。
今次是否仍要長時在高位積聚動力暫不清楚,但回顧近年的升浪,20周線均是大舉往上走、動力很強時才完結。從這個角度看,當前只是升浪的很初期。另外,國指已百分百確認升破10,000點關口,隨着內地股指期貨正式鬆綁,後股災時代已告一段落,今後交易區間將上移的可能性亦非常高。
實體經濟股處牛二 升幅有限
與2015年不同,今次上升的邏輯是政策撥亂反正,通脹回升,推動企業盈利增長、估值擴張。因此,實體經濟股是焦點,上游的資源商品、建材基建,行業集中度高的中游如造紙,下游消費類如汽車、體育用品等都表現強勁,反而是金融股落後,特別是內銀股,就算是近日大爆發的建行(0939),年初至今才升6.3%,與國指的10.3%有很大差距。
論基本因素,實體經濟股還是較佳,只是升幅已大,重估工作已差不多,股價要靠盈利增長來推動,格局似牛二,易升難跌但升幅有限,牛皮偏好為主。反而金融股成為後周期股份,估值落後之下空間仍大,一旦再通脹主題出現變數,下跌風險亦相對低。
[張兆聰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