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壽盈利改善 估值觸底回升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0日 06:35
2017年02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人壽(2628)於上月25日收市後在港交所發布盈警,料去年全年盈利按年大跌40%至50%,至只有173.5億至208.2億元人民幣。惟若考慮到集團去年首3季盈利已按年大跌60%至135.3億元人民幣,其實第四季盈利按年錄得可觀增長。中壽股價於上月25日收報21.35元,消息公布後變動不大,至本月3日收報21.3元,惟前周一卻突然急升7.5%收報23元,跟著一個多星期大漲小回,上周三最高報24.9元,周四、周五略為回吐,全周收報24.3元。


內地債息及股市回升的最大受益者

瑞信發表報告指出,中壽是內地債息及股市回升的最大受益者。根據財務學分析,保險公司向客戶銷售壽險產品後,在受保期內客戶一旦身故,保險公司便有責任作出賠償,故其資產負債表在受保期內均會出現潛在負債,而有關負債是按貼現率計算現值。中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便是內險股的貼現率,該孳息率於去年第四季開始回升,上周收報3.363厘,瑞信料其於今年底將進一步漲至3.75厘,故此一項因素已足以支持中壽股價向好。另外,瑞信預測,受惠於盈利改善及更多機構性投資者入場,料內地A股今年行情向上,予上證指數未來12個月目標價3800點,這樣的話,中壽今年投資收入料理想,亦可支持盈利回升。


加強監管理財產品 有利保險行業

監管環境的變化亦有利中壽。內地的地方融資平台曾盛行一時,地方政府將質素較差的國有資產作為抵押品,向銀行高息融資,而銀行跟著將有關資產打包為理財產品,以高息作招徠,銷售予其客戶,結果很多零售投資者棄買保險轉買理財產品,為保險行業帶來衝擊,中壽業績亦曾受壓。惟隨著當局去年下半年開始加強監管地方融資平台,從源頭解決問題,理財產品所提供的保證回報率已愈來愈低,令保險產品吸引力再現,故中壽保費收入近月已有所改善。


瑞信予中壽「跑贏大市」的投資評級,目標價27元,相等於1.05倍市值對企業價值比率(Price to Enterprise Value Ratio),與過去3年平均值相若(見圖),惟仍遠低於5年及10年平均值,估值不算進取,升抵目標價機會不低。


[封面故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