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古沉船 「南海一號」申遺改造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0日 18:35
2017年02月20日 18: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在廣東陽江市的海陵島上,一艘800年前的古沉船被安放在一個波浪外形的「水晶宮」內,這艘裝載了數以萬計陶瓷等貨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見證了古代海上絲路的輝煌歷史。「南海一號」上的文物仍在清理出土,目前正參與海上絲路申遺改造工程,預計6月完成,屆時觀眾可以直接面對考古現場,觀看文物出土過程。
發現至打撈上岸歷時20年
從1987年被偶然發現,再到2007年整體打撈,「南海一號」充滿傳奇色彩。由於沉船位於離海岸70公里的海底24米以下,大部分被泥沙淹埋,水下考古遇到很大困難。為將古沉船打撈上岸,港人出錢出力,提供資金、捐贈設備、幫助培訓一批水下考古人員。最終利用一個巨大的沉箱,將總重5000多噸的沉船和泥沙一起打撈上岸,安放在專為沉船而建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內。
「南海一號」長30.4米,寬約9.8米,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船載文物最多的中國古代遠洋商船。如同敦煌是陸上絲綢之路的標誌性發現一樣,這艘船也被譽為「海上敦煌」。
船上文物8萬件 多屬國寶級
沉船上的文物由發掘至今仍在進行,目前古船上層1到2米的淤泥已基本清理完畢,船頭和兩側的松木船舷已露出真容,清理出的文物有1.5萬件。據估計,船上文物總共約有6至8萬件,且不少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博物館館長曾超群說,這些文物造型精美、做工精細,如有用來吃手抓飯的大碗、用來裝酒的大缸、用來裝香料的小瓶等瓷器,多帶有濃郁的異域風格;還有數量眾多的銅錢、絲綢、銀錠以及大宗貨品交易使用的金箔等,無不彰顯宋代海洋貿易的繁榮。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