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韜文:矛盾重重的小圈子選舉政治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16日 06:35
2017年02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香港特首選舉無論是參選、候選以至投票,都是由1200人所組成的選委會包辦,而這個選委會缺乏普遍的代表性,選舉結果主要受制於中共中央,是以被稱為「小圈子」選舉,是一種「大集權小開放」的選舉模式。這次特首選舉已是香港回歸之後第六次,是雨傘運動之後的第一次,受到社會各方高度關注。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曾說希望這次選舉是團結之旅,透過選舉團結社會各界。可是,選舉運作至今也已有兩個多月,正進入提名階段,箇中動態及爭議使人目不暇給,給人主要的印象反而是矛盾重重。


香港政策的去向

雨傘運動以來,各種迹象顯示中央所奉行的對港路線是強硬的,按常理應該由以推行強硬政策著稱的現任特首梁振英連任。所以,當梁振英在選委會選舉前突然宣布因家庭理由而不尋求連任時,各界莫不大感意外,從而推測是否中央對港政策有變。如果不變,何必臨急換人,連替換者林鄭月娥也被殺個措手不及?難道中央真的以為只換個臉孔就可有效推行同樣的強硬政策?如果要變,為何不就讓在旁等候多時的曾俊華「出閘」,何以處處留難他?香港回歸快20年,中港關係愈趨緊張,香港問題此起彼伏,中央對香港政策應該有所總結及宣示,好讓港人以至參選人有個明確的議論對象,使參選人在制定政綱時知所應對。


認受性危機

小圈子選舉不是公平的選舉,認受性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它僅有的認受性主要是透過已有的法律和民意表達來建立。有關選舉的安排,好歹已有《基本法》及本地選舉法規定,只要依法行事就帶有若干認受性。此外,根據中央的宣示,特首除了獲得中央信任外,也要獲得港人擁護。參選人為了民望,自然要面向社會,爭取輿論的支持。在競選過程中,民眾的參與愈多,選舉的認受性也愈高。可是,選舉啟動以來,中央自己也忍不住手,明目張膽地介入選舉過程,試圖左右選舉的結果,使選舉的認受性大打折扣。不少媒體均有報道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等中央要員南下深圳接見香港各界選委,表示中央屬意林鄭月娥,要求大家支持她。事實上,更早的時候中聯辦已經四出活動為林鄭月娥拉票,令人為之側目,甚至引發一些選委公開的怨言。以上這些來自中央的干預只會削弱選舉在大眾眼中的公平性和認受性。當中方為個別參選人奔走拉票的時候,參選人的民望爭奪戰也如火如荼地進行。由於曾俊華的形象較溫和可信,而競選策略也運用得宜,其民望在目前拋離林鄭月娥,形成官意與民意背向的態勢。如果這種矛盾的現象持續下去,最後勝出者與民意倒掛,選舉的認受性只會更進一步下挫。


流言政治盛行

選舉之初我曾在這裏寫過,隱秘傳播是小圈子選舉傳播的一個特點。所謂隱秘傳播,是指傳者所用的符號較為密實,不為大多數人所覺察,只有特定人士才能認識和解讀。在缺少公開資訊的情况下,香港傳媒和民眾只能從「暗碼」中讀取資訊,從領導人的言行中查找蛛絲馬迹,或是從放風人士口中讀取政治動向。這次特首選舉以來,此一特點愈發明顯。為此,人們看重的是傳媒的「政情手記」多於新聞報道,就算是新聞報道很多時候也只是「知情人士」或「北京權威人士」透露的消息。連張德江有否南下向部分選委宣布中央政治局「只支持林鄭月娥一人」這樣的重要的事情都沒有人確認,使傳媒及社會就有否「欽點」的問題而擾攘不止。其他有關「紅燈」、「綠燈」、什麼是參選人「死亡之吻」、誰是「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