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特朗普1月20日入主白宮後,迅速展現其彪悍風格。有統計稱他上任12天,就簽了18份行政命令和總統備忘錄,平均每天1.5份。其中最勁爆的,是1月27日發布對7個穆斯林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實施臨時限制令。它引發世界輿論一片嘩然,也在美國社會引發不小的騷動。直到當地時間2月9日,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公布裁決結果,維持聯邦地區法院有關「凍結」總統行政命令的裁決。特朗普立即在推特(twitter)回應「法庭上見!」特朗普政府很可能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但總要等一段時間,事態暫時平息了。
有必要檢討我們認知是否出問題
實際上,特朗普的當選從一開始就引發了廣泛的擔憂。他執政後的言行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加劇了不安,各種評論和分析不僅針對他的政策和團隊,也試圖透視他的人格特質,人們似乎感受到更多的不確定性。不過,為了更合理預見美國的政局演變,還是有必要檢討我們的認知是否出了問題,起碼包括反思特朗普當選是不是很反常,以及多年形成的研究和認識美國的知識等,是否還有效。
首先應該承認,在民主黨人擔綱總統8年之後換成一名共和黨人執政,在美國歷史上基本上算常態;共和黨人入主白宮後一些政策出現急劇變化,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最近的一例就是共和黨人小布殊取代民主黨前總統克林頓後,新保守主義政策大行其道,典型的就是對華政策強硬,如果不是發生「9.11」事件,很難說中美關係就一定不會出現大的波折。這也說明,特朗普政府不論打算執行何種對外政策包括對華政策,也要看外部環境是否提供必要的機會。
很多人的擔憂其實還是源自選前太大面積的預測都失敗了,以致將基本上的常態視為失常,這也強化了視特朗普為「異類」的傾向。其實特朗普又如何能擺脫大選的陰影?畢竟他在數人頭的普選票上輸了至少逾百萬張。特朗普如果不盡快讓選民看到「美國再次偉大了」,兩年後就會「跛腳」。他做出雷厲風行的樣子,部分是被政績需求逼出來的。
其次是多年形成的認識美國的知識,即三權分立、聯邦政府與地方分權、體現人民主權的普選等一整套制度設計,是否仍然能有效地限制總統專權。這方面毋須贅述,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公布的裁決至少部分給出了答案。當然官司如果繼續打下去,特朗普政府也有贏的可能,而且美國總統擁有巨大的合法權力,可通過行政系統貫徹其意志,例如在核發簽證時有針對性地施以苛刻的審核(客觀地看這也不算過分)。但是,上訴法院的裁決仍然有力地展示了司法獨立及其對行政權力的強而有力制約。
美國的制度設計導致美國政府的任何政策都要經過複雜的博弈,不必神話或妖魔化特朗普,美國當下之亂是這個國家的問題,不是特朗普搞出來的問題。所以,還是「寄希望於美國人民」吧。
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有必要檢討我們認知是否出問題
實際上,特朗普的當選從一開始就引發了廣泛的擔憂。他執政後的言行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加劇了不安,各種評論和分析不僅針對他的政策和團隊,也試圖透視他的人格特質,人們似乎感受到更多的不確定性。不過,為了更合理預見美國的政局演變,還是有必要檢討我們的認知是否出了問題,起碼包括反思特朗普當選是不是很反常,以及多年形成的研究和認識美國的知識等,是否還有效。
首先應該承認,在民主黨人擔綱總統8年之後換成一名共和黨人執政,在美國歷史上基本上算常態;共和黨人入主白宮後一些政策出現急劇變化,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最近的一例就是共和黨人小布殊取代民主黨前總統克林頓後,新保守主義政策大行其道,典型的就是對華政策強硬,如果不是發生「9.11」事件,很難說中美關係就一定不會出現大的波折。這也說明,特朗普政府不論打算執行何種對外政策包括對華政策,也要看外部環境是否提供必要的機會。
很多人的擔憂其實還是源自選前太大面積的預測都失敗了,以致將基本上的常態視為失常,這也強化了視特朗普為「異類」的傾向。其實特朗普又如何能擺脫大選的陰影?畢竟他在數人頭的普選票上輸了至少逾百萬張。特朗普如果不盡快讓選民看到「美國再次偉大了」,兩年後就會「跛腳」。他做出雷厲風行的樣子,部分是被政績需求逼出來的。
其次是多年形成的認識美國的知識,即三權分立、聯邦政府與地方分權、體現人民主權的普選等一整套制度設計,是否仍然能有效地限制總統專權。這方面毋須贅述,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公布的裁決至少部分給出了答案。當然官司如果繼續打下去,特朗普政府也有贏的可能,而且美國總統擁有巨大的合法權力,可通過行政系統貫徹其意志,例如在核發簽證時有針對性地施以苛刻的審核(客觀地看這也不算過分)。但是,上訴法院的裁決仍然有力地展示了司法獨立及其對行政權力的強而有力制約。
美國的制度設計導致美國政府的任何政策都要經過複雜的博弈,不必神話或妖魔化特朗普,美國當下之亂是這個國家的問題,不是特朗普搞出來的問題。所以,還是「寄希望於美國人民」吧。
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