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2003年以來,香港樓價不斷上升,目前繼續保持在高位。政府官員、學者和不同團體對高樓價的原因有不同解釋,因此提出的解決方法也不同。政府主要官員認為土地供應是關鍵:如果能大量增加房屋土地供應,增加建屋數量,樓價自然會向下調整。幾名特首參選人也把增加土地供應列入政綱。也有人認為樓價高是因為地價高:如果降低地價,樓價就會便宜,居民就能上樓 。也有人認為,香港並不缺土地,高地價、高樓價是政府和發展商一手造成,打破官商勾結、「地產霸權」,香港房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這種說法在香港很有市場,也使土地問題變成一個政治問題。
從房屋市場角度看 港樓價過高嗎?
根據房屋市場理論,樓價由房屋供應與需求決定。如果供應小於需求,樓價就會上升;如果供應大於需求,供應過剩,樓價就會下降。過去幾年,香港樓價不斷上升,顯示需求大於供應。買樓者在高樓價下繼續入市,說明買樓者有一定的供樓能力。對於大部分這些買樓者來說,高樓價並沒有超過他們的經濟能力,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應付高樓價。但是,對於其他收入較低的居民,他們不可以應付高樓價,因此不能買樓。顯然,要解決他們的買樓問題,出路只有增加房屋供應使樓價下跌,使收入高的居民能買到樓,收入低的居民也能買到樓。
但是,增加房屋供應,不排除收入高的居民買更大的樓、買一間以上的樓。所以,因為房屋市場上的競爭,收入低的居民也不一定能買到樓。一定程度上,買樓問題也是反映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簡單地講,如果房屋供應量為3萬個單位,那麼收入最高的3萬個或以下的家庭的需求會得到滿足。香港與新加坡的公屋制度是解決低收入居民房屋問題的有效方法:當居民收入上升時,公屋居民可以在房屋市場買私人樓;當樓價上升時,排隊輪候公屋的居民會增加。現在香港輪候公屋的年期延長,可能與此有關。
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因素
過去幾年,香港樓價不斷上升,顯示需求大於供應。由於樓價是由市場決定,樓價同地價沒有直接的關係。發展商會根據可能的樓價來決定願意付出的地價,但是並不能根據地價來決定售樓價。因此降低地價,不一定使樓價便宜;增加土地供應,才能影響樓價。
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因素包括人口增加、收入上升、物價上漲和利息下降。香港人口近年緩慢增加,內地新移民是主要來源。但是新移民家庭收入低,輪候公屋也要在7年之後,在房屋市場沒有能力買私人樓,所以對香港樓價幾乎沒有影響。收入上升對推動房屋需求上升有一定影響。
物價上漲和利息下降應該是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房屋作為具有保值功能的資產,在物價上漲時特別具有吸引力。比如,物價上漲5%,工資常常會跟着上調5%,樓價也會上漲5%以保值。如果預期將來物價持續上漲,樓價會急速上漲,反映將來預期的升幅。
利息下降是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主因。買樓一般通過按揭獲得銀行貸款,利息支出是買樓的主要成本。在2008年以來的低息環境下,居民的供樓能力大大提高,推動樓價上升。附表顯示樓價與按揭年利率的關係。如果按揭成數70%、還款期25年、每月還款額14,916港元,按揭年利率6.12%時,居民只可購買樓價327萬元的房屋;按揭年利率減少到4.08%時,居民可購買樓價400萬元的房屋;按揭年利率減少一半至目前2.04%水平,居民可購買樓價500萬元的房屋。可以見到,在同樣的每月還款額下,居民可購買的樓價隨着按揭年利率的下降而不斷提高。當然,居民也有將來加息的巨大風險,購買樓價500萬元的房屋,如果按揭年利率提高至6.12%,每月還款額大增至22,808元。全期總利息支出也由按揭年利率2.04%時的97萬元大增至334萬元。居民根據負擔能力買樓是非常重要,否則無謂增加需求、推高樓價。同樣,如果房屋供應量為3萬個單位,那麼收入最高的3萬個或以下的家庭的需求會得到滿足,儘管樓價會隨收入上升、物價上漲和利息下降而上升。對購買第二間樓房的居民徵稅、對買樓的外地居民徵稅,可以幫到部分買不到樓的本地居民。
綜上所述,香港樓價不斷上升,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因素包括人口增加、收入上升、物價上漲和利息下降。物價上漲和利息下降應該是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買樓者在高樓價下繼續入市,高樓價並沒有超過他們的經濟能力。對於其他收入較低的居民,他們不可以應付高樓價;一定程度上,買樓問題也是反映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簡單地講,如果房屋供應量為3萬個單位,那麼收入最高的3萬個或以下的家庭的需求會得到滿足。香港與新加坡的公屋制度是解決低收入居民房屋問題的有效方法。對購買第二間樓房的居民徵稅、對買樓的外地居民徵稅,可以幫到部分買不到樓的本地居民。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及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
從房屋市場角度看 港樓價過高嗎?
根據房屋市場理論,樓價由房屋供應與需求決定。如果供應小於需求,樓價就會上升;如果供應大於需求,供應過剩,樓價就會下降。過去幾年,香港樓價不斷上升,顯示需求大於供應。買樓者在高樓價下繼續入市,說明買樓者有一定的供樓能力。對於大部分這些買樓者來說,高樓價並沒有超過他們的經濟能力,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應付高樓價。但是,對於其他收入較低的居民,他們不可以應付高樓價,因此不能買樓。顯然,要解決他們的買樓問題,出路只有增加房屋供應使樓價下跌,使收入高的居民能買到樓,收入低的居民也能買到樓。
但是,增加房屋供應,不排除收入高的居民買更大的樓、買一間以上的樓。所以,因為房屋市場上的競爭,收入低的居民也不一定能買到樓。一定程度上,買樓問題也是反映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簡單地講,如果房屋供應量為3萬個單位,那麼收入最高的3萬個或以下的家庭的需求會得到滿足。香港與新加坡的公屋制度是解決低收入居民房屋問題的有效方法:當居民收入上升時,公屋居民可以在房屋市場買私人樓;當樓價上升時,排隊輪候公屋的居民會增加。現在香港輪候公屋的年期延長,可能與此有關。
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因素
過去幾年,香港樓價不斷上升,顯示需求大於供應。由於樓價是由市場決定,樓價同地價沒有直接的關係。發展商會根據可能的樓價來決定願意付出的地價,但是並不能根據地價來決定售樓價。因此降低地價,不一定使樓價便宜;增加土地供應,才能影響樓價。
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因素包括人口增加、收入上升、物價上漲和利息下降。香港人口近年緩慢增加,內地新移民是主要來源。但是新移民家庭收入低,輪候公屋也要在7年之後,在房屋市場沒有能力買私人樓,所以對香港樓價幾乎沒有影響。收入上升對推動房屋需求上升有一定影響。
物價上漲和利息下降應該是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房屋作為具有保值功能的資產,在物價上漲時特別具有吸引力。比如,物價上漲5%,工資常常會跟着上調5%,樓價也會上漲5%以保值。如果預期將來物價持續上漲,樓價會急速上漲,反映將來預期的升幅。
利息下降是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主因。買樓一般通過按揭獲得銀行貸款,利息支出是買樓的主要成本。在2008年以來的低息環境下,居民的供樓能力大大提高,推動樓價上升。附表顯示樓價與按揭年利率的關係。如果按揭成數70%、還款期25年、每月還款額14,916港元,按揭年利率6.12%時,居民只可購買樓價327萬元的房屋;按揭年利率減少到4.08%時,居民可購買樓價400萬元的房屋;按揭年利率減少一半至目前2.04%水平,居民可購買樓價500萬元的房屋。可以見到,在同樣的每月還款額下,居民可購買的樓價隨着按揭年利率的下降而不斷提高。當然,居民也有將來加息的巨大風險,購買樓價500萬元的房屋,如果按揭年利率提高至6.12%,每月還款額大增至22,808元。全期總利息支出也由按揭年利率2.04%時的97萬元大增至334萬元。居民根據負擔能力買樓是非常重要,否則無謂增加需求、推高樓價。同樣,如果房屋供應量為3萬個單位,那麼收入最高的3萬個或以下的家庭的需求會得到滿足,儘管樓價會隨收入上升、物價上漲和利息下降而上升。對購買第二間樓房的居民徵稅、對買樓的外地居民徵稅,可以幫到部分買不到樓的本地居民。
綜上所述,香港樓價不斷上升,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因素包括人口增加、收入上升、物價上漲和利息下降。物價上漲和利息下降應該是推動房屋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買樓者在高樓價下繼續入市,高樓價並沒有超過他們的經濟能力。對於其他收入較低的居民,他們不可以應付高樓價;一定程度上,買樓問題也是反映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簡單地講,如果房屋供應量為3萬個單位,那麼收入最高的3萬個或以下的家庭的需求會得到滿足。香港與新加坡的公屋制度是解決低收入居民房屋問題的有效方法。對購買第二間樓房的居民徵稅、對買樓的外地居民徵稅,可以幫到部分買不到樓的本地居民。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及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