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四大特首參選人為爭取提名入閘,連日來馬不停蹄拜會各界別選委,無可避免分薄了面向普羅大眾的時間,偶爾做公關騷、接受電子媒體訪問、透過社交媒體造勢,彷彿已算有所交代,令小圈子選舉弊端表露無遺。特首選舉勝負關鍵,誠然還是要看近1200名選委的取態,惟正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開列的特首四項條件,除了愛國愛港、有中央信任和管治能力外,還有港人擁護,民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各位參選人有必要加強與市民接觸對話,聆聽普羅大眾訴求,爭民心拼支持,切勿只顧閉門聽取選委意見。
市民不希望中央介入
「欽點」形象挫林鄭
香港友好協進會主要由人大政協代表等組成、擁194張選委票,日前與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會面,會長戴德豐事後明言「希望她擔任我們的行政長官」,協會將「開會研究支持林太」。林鄭在爭取選委支持方面大有進境,可是近期民望方面卻有持續下跌之勢。根據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本周發表的最新調查,曾俊華的支持率達42.5%,林鄭則是28.2%,雙方差距由1月份的4個百分點,擴至14個百分點。有關民意調查進行之際,適值有報道傳出,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南下深圳,傳達中央支持林鄭月娥的信息,曾俊華與林鄭民望差距擴大會否與此有關,不得而知,但是社會上存在抗拒中央的逆反情緒,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據悉林鄭也承認民望戰有隱憂,「中央欽點」形象令不少市民對她有顧慮,有必要集中做好「民望工程」。
市民不希望中央和中聯辦介入特首選舉,雖然林鄭強調從未要求任何人為她拉票,然而如何洗刷「中央欽點」的印象,確是林鄭競選團隊一大挑戰。相比之下,曾俊華目前在民意方面,無疑在一眾參選人當中最為成功。昨日曾俊華表示,其團隊發起的競選經費眾籌活動,迄今已超過450萬元,超過2.2萬人捐款,平均每人捐款約200元。特首選舉的小圈子性質,其實並不像大型普選那樣,需要籌募大筆競選宣傳經費,曾俊華的眾籌活動,很大程度就是一場展示民意支持的公關騷。曾俊華參選部署時間較充裕,團隊亦善於利用社交媒體造勢,皆有助民望暫時領先。有意去馬參選的社民連議員梁國雄形容,曾俊華已是大家造出來的「神」,說法也許誇張,惟也正正反映了曾俊華公關策略的成功。
當然,有云「政治一個星期都嫌長」,幾位參選人的民望,未來會否出現戲劇性變化,且待發展。然而拼民意爭民心,不應該只靠公關操作,應當回歸基本,爭取更多時間落區,接觸市民聆聽意見,以政綱願景和具體政策主張,凝聚市民支持。幾位參選人迄今在這方面的表現,都未如理想。與上屆特首選舉相比,今回特首參選人花在落區了解民情的時間顯著偏少。雖說今屆特首選舉參選人較遲起步,難如上屆特首選舉般早早展開落區活動,不過參選人既然有心為社會服務,就應當撥出更多時間接觸公眾,詳細闡述管治理念,而非埋首於閉門接觸不同界別選委。
拼民意不能只靠公關
參選人應多接觸公眾
曾俊華發表的政綱,無論是土地房屋、累進利得稅還是負入息稅構思等,尚有很多不明不白之處,有必要進一步向公眾交代解釋;林鄭提出要集中做好「民望工程」,至今仍未提出政綱理念,暫時未能憑施政理念爭取民心。林鄭表示完整政綱要待3月才能正式出爐,皆因她希望有足夠時間聆聽選委意見,若未會見所有選委就推出政綱是「無誠意」,云云。這樣的解釋是否可以接受,見仁見智,惟政綱愈遲提出,對林鄭試圖以政策主張扭轉民調落後形勢,肯定愈發不利。林鄭與香港友好協進會會晤,據悉提及「梁振英 2.0」這個標籤令她甚為困擾。既然如此,林鄭就更應該盡快具體闡明政見和管治手法,而不是泛泛而談與梁振英有何分別,否則「梁振英 2.0」的標籤,將繼續拖累她的民望。
特首小圈子選舉容讓利益集團當道,參選人表面上似乎面向群眾,實際做的卻是拉攏選委會內不同利益集團,組織大聯盟。然而下任特首要做到有效管治,不能僅靠獲得選委壓倒性的支持,還須設法爭取民意支持,建立管治的認受性。設若最終當選特首的是一位民望低落的參選人,除了觀瞻不好,市民也難服氣。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市民不希望中央介入
「欽點」形象挫林鄭
香港友好協進會主要由人大政協代表等組成、擁194張選委票,日前與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會面,會長戴德豐事後明言「希望她擔任我們的行政長官」,協會將「開會研究支持林太」。林鄭在爭取選委支持方面大有進境,可是近期民望方面卻有持續下跌之勢。根據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本周發表的最新調查,曾俊華的支持率達42.5%,林鄭則是28.2%,雙方差距由1月份的4個百分點,擴至14個百分點。有關民意調查進行之際,適值有報道傳出,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南下深圳,傳達中央支持林鄭月娥的信息,曾俊華與林鄭民望差距擴大會否與此有關,不得而知,但是社會上存在抗拒中央的逆反情緒,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據悉林鄭也承認民望戰有隱憂,「中央欽點」形象令不少市民對她有顧慮,有必要集中做好「民望工程」。
市民不希望中央和中聯辦介入特首選舉,雖然林鄭強調從未要求任何人為她拉票,然而如何洗刷「中央欽點」的印象,確是林鄭競選團隊一大挑戰。相比之下,曾俊華目前在民意方面,無疑在一眾參選人當中最為成功。昨日曾俊華表示,其團隊發起的競選經費眾籌活動,迄今已超過450萬元,超過2.2萬人捐款,平均每人捐款約200元。特首選舉的小圈子性質,其實並不像大型普選那樣,需要籌募大筆競選宣傳經費,曾俊華的眾籌活動,很大程度就是一場展示民意支持的公關騷。曾俊華參選部署時間較充裕,團隊亦善於利用社交媒體造勢,皆有助民望暫時領先。有意去馬參選的社民連議員梁國雄形容,曾俊華已是大家造出來的「神」,說法也許誇張,惟也正正反映了曾俊華公關策略的成功。
當然,有云「政治一個星期都嫌長」,幾位參選人的民望,未來會否出現戲劇性變化,且待發展。然而拼民意爭民心,不應該只靠公關操作,應當回歸基本,爭取更多時間落區,接觸市民聆聽意見,以政綱願景和具體政策主張,凝聚市民支持。幾位參選人迄今在這方面的表現,都未如理想。與上屆特首選舉相比,今回特首參選人花在落區了解民情的時間顯著偏少。雖說今屆特首選舉參選人較遲起步,難如上屆特首選舉般早早展開落區活動,不過參選人既然有心為社會服務,就應當撥出更多時間接觸公眾,詳細闡述管治理念,而非埋首於閉門接觸不同界別選委。
拼民意不能只靠公關
參選人應多接觸公眾
曾俊華發表的政綱,無論是土地房屋、累進利得稅還是負入息稅構思等,尚有很多不明不白之處,有必要進一步向公眾交代解釋;林鄭提出要集中做好「民望工程」,至今仍未提出政綱理念,暫時未能憑施政理念爭取民心。林鄭表示完整政綱要待3月才能正式出爐,皆因她希望有足夠時間聆聽選委意見,若未會見所有選委就推出政綱是「無誠意」,云云。這樣的解釋是否可以接受,見仁見智,惟政綱愈遲提出,對林鄭試圖以政策主張扭轉民調落後形勢,肯定愈發不利。林鄭與香港友好協進會會晤,據悉提及「梁振英 2.0」這個標籤令她甚為困擾。既然如此,林鄭就更應該盡快具體闡明政見和管治手法,而不是泛泛而談與梁振英有何分別,否則「梁振英 2.0」的標籤,將繼續拖累她的民望。
特首小圈子選舉容讓利益集團當道,參選人表面上似乎面向群眾,實際做的卻是拉攏選委會內不同利益集團,組織大聯盟。然而下任特首要做到有效管治,不能僅靠獲得選委壓倒性的支持,還須設法爭取民意支持,建立管治的認受性。設若最終當選特首的是一位民望低落的參選人,除了觀瞻不好,市民也難服氣。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