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梁國雄宣布參選特首,在泛民陣營不僅未獲祝福,甚至招來惡評和攻擊。梁國雄與民主派理念不盡相同,但是他們的價值觀和政策主張,有一定程度交集,因此,民主派抗拒梁國雄參選特首,邏輯上有點說不通。特別是有人開始拋出民主派傾向支持曾俊華參選的說法,使事態更添詭譎;因為從理念、價值觀到政策主張,曾俊華與民主派的差距,肯定遠遠超過民主派與梁國雄的差距,設若民主派號召民主派選委提名並最終投票給曾俊華,捨棄梁國雄,則民主派按真誠政治原則,有責任公開交代,讓民主派支持者知道有關邏輯理據。民主派主要須清楚交代兩方面。
重啟政改含糊
卻見23條立法
首先,下任特首會否或怎樣重啟政改,是重大政治議題。泛民陣營從去年立法會選舉到選舉委員會選舉,主要訴求包括在沒有8.31方案前提下重啟政改,這是回應並延續2014年「雨傘運動」精神的重要表徵。曾俊華在政綱中,並未明確表示一旦當選,5年任內將重啟政改,連怎樣體待8.31方案,也沒有交代,只是在記者會答問時表示,重啟政改會以8.31為基礎。政綱所說實際做法則是「我會致力促進社會各界推動政改達致成功的共同願景和基礎」、「我會如實向中央政府反映香港各界意見」,空泛兩句,如此而已。所謂「政改共同願景」究何所指,沒有闡明。
曾俊華政綱就重啟政改含糊不清,反而在政綱提出要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2002、2003年23條立法失敗之後,成為「禁忌」,民主派主流意見,堅持特首和立法會「雙普選」之後才進行23條立法,曾蔭權和梁振英未再提出,每遇查詢都敷衍了事,只是重申香港須履行有關憲制責任而已。現在民主派未強烈回應曾俊華的政綱,評論輕描淡寫,試想想,設若其他參選人提出要完成23條立法,民主派會這樣老僧入定嗎?民主派就這兩個議題,未聽聞過改變了立場,然則,曾俊華這兩項政綱,民主派就「收貨」,認為可以提名並投票支持他,未免過於兒戲吧!
民生政策利商界
與泛民立場背馳
另一方面是曾俊華的民生政策主張。曾俊華政綱幾項民生政策,與民主派的立場南轅北轍,例如全民退休保障無具體承諾;標準工時變為合約工時;強積金對冲機制無承諾取消,設種子基金「對冲」所需款額,實際是由政府代僱主出錢。全民退休保障、標準工時和取消強積金對冲機制,仍然是泛民全力爭取的民生事項,未聞民主派取態改變;還有,曾俊華政綱有關土地房屋供應,並未提出清晰具體構思,反而提出發展商為政府興建公共設施,可獲額外樓面面積、即是「發水」的規劃,臚列得具體而微,使人勾起以往發展商藉環保設施「發水」賺到盡,置業人士遭到搜刮的疑慮。曾俊華這些政策主張向商界傾斜,民主派不當一回事,取態十分奇怪。
政治民生兩大皆空
緣何棄撐同路人?
今次特首選舉,民主派存心「造王」,意圖以民主派選委的選票,左右選舉結果;不過,民主派只有約325名選委,即使全數綑綁投票,也必須與其他陣營選票聯手,才有望發揮關鍵作用。按坊間消息研判,選委會內大多數建制派選委,很大可能傾向支持林鄭月娥,目前取態較不明確的是商界選委,只有民主派選委與商界選委「合流」,他們支持的參選人才有望勝出。民主派與商界在理念、價值觀和財富分配方面,差別懸殊,根本是兩類人,常理而言,很難把他們放在一起,可能出現的造王局面,關鍵在哪裏,耐人尋味。
設若曾俊華的政綱就是答案,則問題來了:政治上,看不到民主派在重啟政改可得到什麼,又要應付23條立法;民生政策方面,曾俊華的政綱未能滿足民主派支持者的訴求,即是說,政治民生兩大皆空,民主派卻要以曾俊華為「造王」目標,情况超乎邏輯常理。特別是梁國雄參選之後,他的理念和具體訴求,與民主派相近甚至一致,即是說民主派有得揀,只要全力支持梁國雄,或推舉他們認為更適合的人,並與商界磋商在什麼領域合作,則同樣可以營造一個有競爭的選舉。民主派這樣做才較為合理,而非押注表面上一無所得的曾俊華政綱。
由於事態太不合理了,箇中可能另有玄機,為免各方作無謂猜測,民主派應該正式召開一次記者會,向全社會解釋和宣示他們採取的策略和理據,讓支持者知道發生什麼事和為什麼。民主派一貫以真誠政治自詡,此事有盡多揣測和聯想空間,現在是顯示真誠為民的時候,講清楚讓大家知道。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重啟政改含糊
卻見23條立法
首先,下任特首會否或怎樣重啟政改,是重大政治議題。泛民陣營從去年立法會選舉到選舉委員會選舉,主要訴求包括在沒有8.31方案前提下重啟政改,這是回應並延續2014年「雨傘運動」精神的重要表徵。曾俊華在政綱中,並未明確表示一旦當選,5年任內將重啟政改,連怎樣體待8.31方案,也沒有交代,只是在記者會答問時表示,重啟政改會以8.31為基礎。政綱所說實際做法則是「我會致力促進社會各界推動政改達致成功的共同願景和基礎」、「我會如實向中央政府反映香港各界意見」,空泛兩句,如此而已。所謂「政改共同願景」究何所指,沒有闡明。
曾俊華政綱就重啟政改含糊不清,反而在政綱提出要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2002、2003年23條立法失敗之後,成為「禁忌」,民主派主流意見,堅持特首和立法會「雙普選」之後才進行23條立法,曾蔭權和梁振英未再提出,每遇查詢都敷衍了事,只是重申香港須履行有關憲制責任而已。現在民主派未強烈回應曾俊華的政綱,評論輕描淡寫,試想想,設若其他參選人提出要完成23條立法,民主派會這樣老僧入定嗎?民主派就這兩個議題,未聽聞過改變了立場,然則,曾俊華這兩項政綱,民主派就「收貨」,認為可以提名並投票支持他,未免過於兒戲吧!
民生政策利商界
與泛民立場背馳
另一方面是曾俊華的民生政策主張。曾俊華政綱幾項民生政策,與民主派的立場南轅北轍,例如全民退休保障無具體承諾;標準工時變為合約工時;強積金對冲機制無承諾取消,設種子基金「對冲」所需款額,實際是由政府代僱主出錢。全民退休保障、標準工時和取消強積金對冲機制,仍然是泛民全力爭取的民生事項,未聞民主派取態改變;還有,曾俊華政綱有關土地房屋供應,並未提出清晰具體構思,反而提出發展商為政府興建公共設施,可獲額外樓面面積、即是「發水」的規劃,臚列得具體而微,使人勾起以往發展商藉環保設施「發水」賺到盡,置業人士遭到搜刮的疑慮。曾俊華這些政策主張向商界傾斜,民主派不當一回事,取態十分奇怪。
政治民生兩大皆空
緣何棄撐同路人?
今次特首選舉,民主派存心「造王」,意圖以民主派選委的選票,左右選舉結果;不過,民主派只有約325名選委,即使全數綑綁投票,也必須與其他陣營選票聯手,才有望發揮關鍵作用。按坊間消息研判,選委會內大多數建制派選委,很大可能傾向支持林鄭月娥,目前取態較不明確的是商界選委,只有民主派選委與商界選委「合流」,他們支持的參選人才有望勝出。民主派與商界在理念、價值觀和財富分配方面,差別懸殊,根本是兩類人,常理而言,很難把他們放在一起,可能出現的造王局面,關鍵在哪裏,耐人尋味。
設若曾俊華的政綱就是答案,則問題來了:政治上,看不到民主派在重啟政改可得到什麼,又要應付23條立法;民生政策方面,曾俊華的政綱未能滿足民主派支持者的訴求,即是說,政治民生兩大皆空,民主派卻要以曾俊華為「造王」目標,情况超乎邏輯常理。特別是梁國雄參選之後,他的理念和具體訴求,與民主派相近甚至一致,即是說民主派有得揀,只要全力支持梁國雄,或推舉他們認為更適合的人,並與商界磋商在什麼領域合作,則同樣可以營造一個有競爭的選舉。民主派這樣做才較為合理,而非押注表面上一無所得的曾俊華政綱。
由於事態太不合理了,箇中可能另有玄機,為免各方作無謂猜測,民主派應該正式召開一次記者會,向全社會解釋和宣示他們採取的策略和理據,讓支持者知道發生什麼事和為什麼。民主派一貫以真誠政治自詡,此事有盡多揣測和聯想空間,現在是顯示真誠為民的時候,講清楚讓大家知道。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