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兆聰:保險股太平爆發力最強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7日 06:35
2017年02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升219點,收報23,348點,成交金額693億元。內險股異軍突起,市場指可能與養老金入市有關,憧憬會受到追捧而大幅炒上,也有分析認為內地利率回升,內險股的再投資回報率可望上揚,過去兩年投資者擔心的長期回報率下降問題有望解決,整個板塊便獲得重估。內險股昨日升幅太大,正常來說短線會整固,但技術走勢呈向上突破,同時成交量配合,加上利率回升也是一大利好,昨日的大升,有機會是展中期升浪的先兆。


內險股昨日名副其實撐起大市。中國人壽(2628)及平保(2318)昨日貢獻大市升幅達65點,佔比達30%;昨日中壽、新華保險(1336)、太保(2601)及平保依次成為國指最大升幅股份,分別漲7.5%、6.8%、5.7%及4.6%,貢獻了國指升幅逾100點,國指昨日才升157點。


保費收入高速增長

內險股昨日並沒有很實質重大的利好消息,內地分析師多以養老金加碼入市為由來解釋。養老金最終入市規模料以千億計,但不可能短時間內就滿倉,會分階段進場,二來也不會不問價掃貨。再說,養老金投資對象會以大型藍籌、國企為主,內險只是選擇之一,若此邏輯成立,則內銀、中石油(0857)、中石化(0386)、基建等大型國企亦應該同樣「落鑊」,故筆者對此說法有保留。


從基本因素角度看反而更合理。農曆新年假期前,內地有報道指今年首個星期,透過經紀渠道的保費收入,錄得介乎6%至64%升幅,當中平保排名第一,太平人壽升57%,太保升38%,中壽則只升6%,報道指平保早在去年雙11及雙12的銷售旺季,已為今年1月鎖定了220億元保費,相當於去年1月份的90%,整體上,近年高速增長的保費收入趨勢依然存在。


油價穩 債息難大跌

過去兩年保險股疲不能興,主要是市場擔心超低息成為常態,永遠也不會改變,若如此,則內險股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仍高達5%至5.5%)必定大減,直接衝擊內含價值,在內險股尚未自行調整假設前,市場已率先拋售。不過,在人行不斷收緊向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成本下,債券市場正處於大舉去槓桿狀態,10年期國開銀行債息更曾升破4厘。當無風險利率亦已大舉回升,投資回報率似乎就不要太擔憂,這兩年的估值降級有望終結甚至逆轉。當然,內地債息是否能持續高企是一大問號,但全球通脹數據都在趨升已是事實,只要油價能穩中向好,債息不易回落。


今年中壽表現突出,反而平保有所不及,主因相信是後者有銀行、信託、證券等其他金融業務,近年估值降級幅度相對較少,對利率回升的敏感度亦不及中壽。此外,平保亦有一般保險業務,今後數年的增長將會放緩,純壽險的中壽亦更受青睞。不過,如果以3年和5年回報看,中壽僅有20.6%及12.8%,明顯跑輸平保的42.5%及37%,相信短期內中壽爆發力仍會強於平保,但始終平保的經紀及電子銷售渠道、產品結構和利潤率均冠絕同業,若打算中期甚至長期持有,平保可能還是更勝一籌。


長揸平保勝中壽

若風險承受能力高的,可考慮中國太平(0966)。筆者會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來形容太平,此股往往橫行多年(但期間波幅也可達30%至50%),但一展升浪,便是直線上升,升幅最少以倍計。始終太平在保險業起步較遲,基數低,保費收入增長速度會較快,同時在投資方面亦較進取,股票佔比較高,當股市步入牛市,往往會化身成變倍器。


[張兆聰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