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軍蟲入侵非洲威脅糧產 科學家警告擴至歐亞釀巨災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7日 06:35
2017年02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一種原生於美洲的「行軍蟲」去年傳入非洲,在當地多國爆發像蝗禍般對農作物(尤其是粟米)破壞力驚人的蟲害,威脅總涉逾3億人口的非洲南部與西部國家的主糧供應。科學家警告,這種行軍蟲未來數年可能擴至亞洲、地中海甚至全球,呼籲各方設法阻止蟲害擴散。


總部設於英國的非牟利國際發展組織「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中心」(CABI)周一發表報告指出,繼早前尼日利亞、多哥和貝寧,在西非加納亦首次發現有兩類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又稱秋黏蟲)。此外,馬拉維、贊比亞、南非等地有疑似爆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上周稱納米比亞和莫桑比克亦有爆發。


毁津巴布韋部分地區逾七成農作物

CABI首席科學家科克(Matthew Cock)表示,這種入侵物種未來幾年有可能蔓延至亞洲熱帶地區和地中海。必須採取緊急行動,防止對農作物與農民生計造成毁滅性損失。


重災區津巴布韋全國8省之中有7個遇蟲害,某些地區估計且有多達七成的農作物受摧毁。贊比亞去年底動用空軍為逾十萬公頃受災農地噴灑殺蟲劑,暫遏蟲害擴散。另外,馬拉維錄得2000公頃粟米田受損。南非稱前所未見的毛蟲摧毁莊稼、花果和野生植物。


黏蟲屬夜蛾科。這次在非洲爆發的秋黏蟲原生於南、北美洲,因有在秋季遷徙傾向,被稱為秋黏蟲。這種外來物種的破壞力甚於土生的非洲行軍蟲。其成蟲可聯群結隊短時間作長途飛行,在葉背產下每個球狀卵塊可包含多達150顆蟲蛋,3至5天孵化。幼蟲可長至一吋,快速蠶食粟米,破壞該域整片農地。牠們會蠶食粟米、大米、甘蔗、生菜、甜菜和大豆等100多種植物。


疑蟲卵黏附美洲農物入非洲

科學家推測,秋黏蟲害是其成蟲或其卵隨美洲出口農作物引入非洲,再憑藉強大飛行力在非洲擴散。這種蟲能鑽入粟米芯避過目視檢測,在美國主要靠基因改造粟米對付。


受災地域許多地方皆以粟米為主糧,區內糧食保障與貿易面臨威脅。津巴布韋近期的旱災已導致4000萬人要仰賴救援度日,蟲害將加劇問題。FAO下周二將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召開3天會議,急謀對策。CABI的蟲害風險信息系統(PRIZE)項目獲英國航天局提供5年638萬鎊(6176萬港元),協助撒哈拉以南的6個非洲國減少蟲害造成的農作物損失和改善農民生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