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億仕登總裁:白手興家靠興趣 史上第5新股超購王 30年專注機械工程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6日 18:35
2017年02月06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流行一句「成功靠父幹」,史上第5新股超購王、上月上市的新加坡公司億仕登(1656)對港人來說稍為陌生,不過公司不單在新加坡是動作器械研發及生產的「一哥」,總裁兼大股東張子鈞本身更是近年已愈來愈少見的「白手興家」企業家,由船員之子成長為上市公司總裁。30年一直專注工程事業的他表示,所謂事業,毋須跟風,只要有興趣,就可以全力以赴。
明報記者 武君
張子鈞出生於華人家庭,幼時家境貧窮,一家12口擠在600多平方呎的出租屋中,他笑言小時候「只有家人過生日才能吃到一隻雞脾,16歲時家裏才有第一部電視機」,令他明白「錢不好賺」的道理。爸爸是海員,張子鈞有機會上船跟着摸船上的機器,逐漸培養出對機械的興趣。獲得機械工程技師文憑並完成服兵役後,張子鈞開始銷售工作,兩年後有一個去美國學習的機會,因為不想動用父親退休金,最終他選擇放棄,「爸爸把全家養大,一下子把他的錢用完,不太負責任」。但198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開放考試,他用了兩周準備,一考即中;為幫補家用,所以半工讀。
16歲才有電視機 明白「錢不好賺」
1987年大學畢業後,朋友邀請他做一家新公司Servo Dynamics的合伙人,他抱着為自己打工,不用看人臉色的想法,出了1萬新加坡元(約現時5.5萬港元)入股。生意有起色後另兩個股東卻不想繼續,張子鈞咬緊牙關用20萬坡元買了他們的股份,接手公司,最終要花了2年分期才將款項付清,「我不走,是因為對這個行業真的感興趣」;這家公司就是今天億仕登的前身。
1995年進軍內地 現佔公司收入七成
因為資金緊絀,接手公司初期,張子鈞只請一名文員,其他大小事務自己包辦,白天找客戶,晚上做項目到凌晨,銀行自己跑,甚至報關也自己報,省下報關費,因此掌握全盤業務。新加坡市場小,他想辦法向外拓展,先在馬來西亞成立子公司,再到香港,1995年開始踏足中國大陸市場。當時張子鈞深信,一定要把重心放在中國,因為貿易壁壘愈來愈低,中國產品會大量外銷,在中國有行業地位,才能保住東南亞市場。直至2000年開始,業務直線上線,目前中國市場佔公司收入七成。
張子鈞稱,事業能發展到現在,靠的可能是七分努力,三分運氣,「在付出的時候剛好出現機會,並能夠把握那個機會」。年近60的他笑言沒想過退休,因為想不到退休後要做什麼,「這麼多年忙忙碌碌,反而愛上了在做的事」。
張子鈞表示,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同,他覺得一個人有短期或中期目標,盡力去完成了就是成功,「不要跟風,但必須有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快樂,就可以全力以赴,行行都會成功」。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