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許長泰:美國好景 對新興市場利多於弊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6日 06:35
2017年02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為新興市場的前景蒙上陰影。然而,由於基本因素不斷改善,即使可能面臨來自美元走強及美國利率上升的短期壓力,但基於經濟增長見底,以及宏觀因素逐步改善,我們依然看好新興市場。


中國經濟硬着陸及商品價格暴跌的極端風險已減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將再次超越成熟市場,而且兩者之間的差異將會在未來幾年內擴大。


為了「讓美國重現輝煌」,特朗普主張刺激增長方案,包括增加基建開支及減稅,藉以帶動國內經濟增長。美國「再通脹」將有利於環球增長,繼而通過增加貿易支持新興市場。若美國經濟增長復蘇及美元企穩,新興市場股票及債券均會從中受益。近期商品價格亦已回穩,美國經濟增長加速(着重於基建)將是利好因素。然而,上述情境建基於一個假設: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宣稱要限制貿易的政策不會落實。


新興貨幣已調整 估值變合理

美國經濟已在接近全民就業水平上運行之際,特朗普政府實施任何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均有可能會加重通脹壓力。通脹上升或會促使聯儲局的加息行動較預期進取,而且不斷擴大的利率差異可能會推高美元。若美元大幅升值,將對新興市場產生破壞性的影響,而美元急劇反彈更會壓低回報。然而,自2013年4月的「退市恐慌」以來,新興市場貨幣已顯著調整,估值已變得更為合理。就美元到目前為止的升幅來說,其進一步大幅升值的可能性存疑,而這在中期內對新興市場而言或許是利好因素。


若特朗普政府取消或重新磋商貿易協議,或對來自新興市場經濟體(例如中國及墨西哥)的進口貨物徵收高額關稅,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將可能遭到重挫。目前進口最多貨物到美國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當中包括墨西哥及韓國)最容易受到衝擊。然而,這風險大部分已被市場消化,我們認為,由於特朗普上任後應會優先處理國內事務,這方面的事態進展將會比較緩慢。


較長遠而言,若貿易保護政策導致美國企業將海外業務搬回國內,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對外直接投資或會減少。進口替代是一種資源錯配政策,把資源從生產效率較高的新興市場,轉移到生產效率較低的美國,最終會拖慢美國、環球及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


摩根資產管理首席市場策略師 www.jpmorganam.com.hk

[許長泰 市况尋根]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