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不經不覺,我擔任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已差不多兩年。由學校到深夜的街頭、由資優生到清貧學生,我一直都珍惜每個與青年接觸的機會,希望能多了解他們一點。成年人或多或少都對青年抱持某程度上的偏見,很少真正聆聽他們的聲音。但其實香港的青年充滿活力,有各種不同的想法,只要加以栽培,將能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
制訂青年發展政策 讓社會共同努力
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展現了制訂青年發展政策的決心。青年的需要橫跨多個政策範疇,包括教育、就業、房屋、公民參與、身分認同、身心健康等,因此青年工作往往牽涉多個持份者。青年發展政策將可提供一個統一長遠的願景,讓社會能朝着目標共同努力。
就我而言,我希望香港青年能開心、健康、堅強地成長。青年工作非一朝一夕,亦非即時可以見到成效,但根據我的觀察及親身接觸,最需要繼續努力的,始終還是與青年最貼身的兩個範疇——教育與就業。
教育:培養學習興趣 實踐終身學習
很多學生、家長,甚至教師,都只將學習視為將來獲得高薪厚職的入場券,而非以追求學問或滿足好奇心為主要目的。這導致學生普遍對課堂興致缺缺,亦會在無形間加重他們的壓力。不少學生告訴我,考試及功課的重壓令他們沒有時間休息及放鬆,更遑論培養課餘愛好。學習本應是快樂的,只有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培養出他們的自學能力。我們應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自主學習、探索興趣、發揮所長。這樣將能徹底釋放他們的潛力,甚至為社會發展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香港的教育制度以考試成績作為評估學生的主要標準,有時或會忽略了對好奇心、創意、表達能力、解難能力以至其他生活技能的培育。對於如何改善教育制度,社會上眾說紛紜,而我則認為,教育應以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為前提,從而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亦要檢討生涯規劃教育的成效,讓學生基於興趣和能力,作出最適合自己的升學和就業選擇。
就業:優化職業訓練和自資課程
近年,青年接受專上教育的比例持續上升,而這些新增學額主要來自自資副學位課程。但有研究就顯示,副學位畢業生在勞動市場上供過於求,而他們的就業收入始終比學士學位畢業生為低,反映不少僱主對副學位畢業生的質素和課程資歷有所質疑。另一方面,他們要升讀學士學位也不容易,或因而跌入「升學就業兩不成」的困局。更糟糕的是,有學生因此背負高昂的學債,以致未投身社會,就先面對沉重的財政壓力。
不過,職業和收入的向上流動性減弱,不單影響副學位畢業生,更波及整體青年人口。雖然青年的教育水平有所上升,但他們整體的就業收入卻沒有明顯改善,而起薪點及薪金上升的速度甚至呈下降的趨勢。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明顯比上一代遜色。有研究就指出,從事低技術職位的大學生愈來愈多,不少青年投身職位較多的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然而這些行業的高薪職位卻相對較少,年輕僱員或因此感到難以向上流動。
樓價日益高企,但青年的收入卻沒有改善,也難怪他們會感到前路茫茫。歸根究柢,除了因產業不夠多元外,亦反映出人力資源失衡的情况。政府除了可繼續促進產業多元外,亦宜擔當促進者的角色,加強官、商、校合作,提供平台讓有關界別了解學額供求的情况,以及討論如何提升職業訓練和自資學位課程的質素。
對於有志於體育、文化、藝術等方面發展的青年以及年輕創業家,我們也應給予足夠的支持與鼓勵。這些青年面對的,除了是家長、老師及社會方面的壓力外,亦有不少實質的難題,例如運動員訓練場地不足,退役後前景不明朗;藝術家需要更多的工作空間和器材支援;創業者籌集資本面對重重障礙,難以將創意付諸實行。這些青年的未來,充滿着無限的可能,政府應在政策層面提供幫助,讓他們能放心追夢。
年輕人處於成長、轉變的階段,必然會有各式各樣的訴求。以上提到的,只是一些我認為下一屆特首應該優先處理的事項,而制訂青年發展政策,正好讓我們就社會對青年發展的願景進行諮詢。最重要的,是我們大家都要放下成見,真正聆聽青年的聲音,了解他們所想。我希望香港的青年能開心、健康、堅強地成長。各特首參選人,你對他們又有什麼願景呢?
作者是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
◆給特首參選人的試卷——特首選舉政綱評析系列
◆問特首參選人:你對香港的青年有什麼願景?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制訂青年發展政策 讓社會共同努力
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展現了制訂青年發展政策的決心。青年的需要橫跨多個政策範疇,包括教育、就業、房屋、公民參與、身分認同、身心健康等,因此青年工作往往牽涉多個持份者。青年發展政策將可提供一個統一長遠的願景,讓社會能朝着目標共同努力。
就我而言,我希望香港青年能開心、健康、堅強地成長。青年工作非一朝一夕,亦非即時可以見到成效,但根據我的觀察及親身接觸,最需要繼續努力的,始終還是與青年最貼身的兩個範疇——教育與就業。
教育:培養學習興趣 實踐終身學習
很多學生、家長,甚至教師,都只將學習視為將來獲得高薪厚職的入場券,而非以追求學問或滿足好奇心為主要目的。這導致學生普遍對課堂興致缺缺,亦會在無形間加重他們的壓力。不少學生告訴我,考試及功課的重壓令他們沒有時間休息及放鬆,更遑論培養課餘愛好。學習本應是快樂的,只有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培養出他們的自學能力。我們應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自主學習、探索興趣、發揮所長。這樣將能徹底釋放他們的潛力,甚至為社會發展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香港的教育制度以考試成績作為評估學生的主要標準,有時或會忽略了對好奇心、創意、表達能力、解難能力以至其他生活技能的培育。對於如何改善教育制度,社會上眾說紛紜,而我則認為,教育應以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為前提,從而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亦要檢討生涯規劃教育的成效,讓學生基於興趣和能力,作出最適合自己的升學和就業選擇。
就業:優化職業訓練和自資課程
近年,青年接受專上教育的比例持續上升,而這些新增學額主要來自自資副學位課程。但有研究就顯示,副學位畢業生在勞動市場上供過於求,而他們的就業收入始終比學士學位畢業生為低,反映不少僱主對副學位畢業生的質素和課程資歷有所質疑。另一方面,他們要升讀學士學位也不容易,或因而跌入「升學就業兩不成」的困局。更糟糕的是,有學生因此背負高昂的學債,以致未投身社會,就先面對沉重的財政壓力。
不過,職業和收入的向上流動性減弱,不單影響副學位畢業生,更波及整體青年人口。雖然青年的教育水平有所上升,但他們整體的就業收入卻沒有明顯改善,而起薪點及薪金上升的速度甚至呈下降的趨勢。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明顯比上一代遜色。有研究就指出,從事低技術職位的大學生愈來愈多,不少青年投身職位較多的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然而這些行業的高薪職位卻相對較少,年輕僱員或因此感到難以向上流動。
樓價日益高企,但青年的收入卻沒有改善,也難怪他們會感到前路茫茫。歸根究柢,除了因產業不夠多元外,亦反映出人力資源失衡的情况。政府除了可繼續促進產業多元外,亦宜擔當促進者的角色,加強官、商、校合作,提供平台讓有關界別了解學額供求的情况,以及討論如何提升職業訓練和自資學位課程的質素。
對於有志於體育、文化、藝術等方面發展的青年以及年輕創業家,我們也應給予足夠的支持與鼓勵。這些青年面對的,除了是家長、老師及社會方面的壓力外,亦有不少實質的難題,例如運動員訓練場地不足,退役後前景不明朗;藝術家需要更多的工作空間和器材支援;創業者籌集資本面對重重障礙,難以將創意付諸實行。這些青年的未來,充滿着無限的可能,政府應在政策層面提供幫助,讓他們能放心追夢。
年輕人處於成長、轉變的階段,必然會有各式各樣的訴求。以上提到的,只是一些我認為下一屆特首應該優先處理的事項,而制訂青年發展政策,正好讓我們就社會對青年發展的願景進行諮詢。最重要的,是我們大家都要放下成見,真正聆聽青年的聲音,了解他們所想。我希望香港的青年能開心、健康、堅強地成長。各特首參選人,你對他們又有什麼願景呢?
作者是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
◆給特首參選人的試卷——特首選舉政綱評析系列
◆問特首參選人:你對香港的青年有什麼願景?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