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葉國華:實力與和平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4日 06:35
2017年0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中國於近代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和談的背後需要有武力支撐,晚清時中國沒有武力,因此只能不斷簽下不平等條約。李鴻章貴為清末第一重臣,其所簽署的條約大多離不開割地、賠款。中國於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被迫對日簽署《馬關條約》。馬關條約要求中國的賠款額數目極高,若非李鴻章在談判時遭日本人開槍行刺,這條不平等條約的條款相信會更為嚴苛。


最近有日本人提到要再發動多次「甲午戰爭」,背後意思是只需用數天時間就能把中國打敗。在這種情况下,中國自己要反思一下是否需要加強戰備能力。歷史告訴我們,在戰鬥能力欠奉的情况下根本沒有和談的餘地。最近,習近平重新安排軍事的陣勢及指揮系統,又改變組織系統、信息系統及軍事科學技術系統等。美國曾計算中國的發展潛力,結果顯示中國的實力以驚人的速度逼近美國。儘管現時中國於全球戰鬥力排名上落後於美國及俄羅斯屈居第三,但中國已經擁有高於美國的潛力。「潛力」意味着工業生產能力,而中國擁有現今世上最全面及強大的工業產能。以戰機的年產量為例,中國一年生產的戰機數目已超過28個北約國家的生產數目總和。


特朗普對中國有很多憂慮並視之為對手,但與此同時他又願意與中國建立商貿聯繫。中國面對這種情况要有兩手準備,一方面要和他繼續打交道,另一方面則要積聚實力以待時機。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周六下午2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許欣琪、何智華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