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政府地圖書收錄學生手繪地圖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4日 06:35
2017年0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官方地圖、地政總署每年編製的《香港街》,今年添上人情味,首度加插14幅由中小學生及老師繪製的社區地圖,當中3幅與傳統地圖並列,包括介紹香港仔美食的「放學胃食圖」、介紹大埔樟樹灘歷史遺蹟的「大斜坡下的樟樹灘」及推薦東涌遛狗路線的「東涌狗狗鎮」。


首推電子地圖書

另外,今年地政總署首次推出電子地圖書《e香港街》,市民可在電腦或手機離線使用及製作個人化地圖。詳載本港地圖、街道、地名及公共設施索引等的《香港街》,每年因應環境變化更新,今年地政總署以「童愛香港街」為主題編製2017年的新版《香港街》。


參與編製的地政總署高級製圖師楊玉妹說,去年署方留意到藝發局出版全港首本《十八區社區藝術地圖》,輯錄由師生繪畫的「社區藝術地圖」,充滿童真且表達直率生動,認為可與傳統地圖融合,最終將14幅社區地圖加到《香港街》。


載14幅 地署:為地圖賦生命

楊又稱,有別於傳統地圖講求準確客觀,學生從自身生活經驗出發,加上各有不同表達手法,部分地圖信息較抽象,因此需更多時間編製,包括與師生辦交流會及訪談,並修改錯誤資訊等,編製過程令她體會使命感,「令原本很功能性的地圖賦予生命」。


14幅社區地圖加插在《香港街》內頁,分為遊歷、聆聽、關懷及發現4個主題,當中3幅直接與傳統地圖並列。楊玉妹說,近年市民用地圖模式已變,除了在尋找地理資訊外,更着重以地圖作媒介結合生活經歷或社區情况,並與朋友分享。


地政總署副署長吳國偉說,新版《香港街》有22處修改,包括删除9條街道名稱,上環的「裕林臺」應地區訴求改為「儒林臺」,5戶因此要改住址。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