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智傑:北京會讓「副車」上陣嗎?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4日 06:35
2017年0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特首選戰,大家主要關注「大熱」人選。其實,一些「副車」也可能有其政治作用。「大熱」人選固然有機會影響香港未來的施政,但「副車」全情投入選舉過程,也有可能處理了北京當局對特首選舉以至是香港政局的一些顧慮。


如今特首選戰的戰况,也許正正就是2015年政改方案原本所希望促成的局面:2至4人參選特首,參選人之間有競爭,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力量及理念,但同時不會出現北京難以接受的人選。如今4人同場爭鋒,雖未知鹿死誰手,但已達到一個政治效果——帶出中間聲音,摒除偏鋒立場。


4人混戰,可以理解為建制派分裂浮面、「西環」協調失敗、本地商界力量跟紅色資本角力等劇本。然而從選戰目前的效果看來,4名參選人剛好組成了一道頗有代表性的政治光譜。葉劉淑儀較受建制派及保守立場的人士認同,林鄭月娥則似乎迎合了較溫和、中間偏建制立場的人士,曾俊華則予人較開明及走中間路線的印象,而胡國興無形中便成了民主派支持者的替代選擇。4人均沒有挑戰人大常委「8.31」的框架,但卻給予香港人頗為不同的政治形象,使特首選戰成為一場「仿真度」頗高的香港大選。


再想深一層,特首選戰出現4名政治形象頗為不同的參選人,也把一些政治陣營擠出大眾的視線範圍。如果沒有了胡國興,民情便有可能覺得特首選戰欠缺了支持民主發展的聲音。當然,民主派等「非建制派」人士並未把胡國興當作「自己人」,然而胡官的直率及敢言形象,相信已讓不少民主派支持者有「投得落手」的感覺。而另一參選人曾俊華近期公關攻勢凌厲,漸漸贏得市民欣賞,更傳出有民主派選委可能會「轉軚支持」的陣陣疑雲。


曾俊華及胡國興的出現,使民主派支持者於特首選戰中有機會找到能夠接受的人選,亦使民主派進退兩難。如果民主派選委及其代表的陣營堅持不接受人大「8.31」框架,則意味了他們要另行推舉特首參選人。而且,這名民主派參選人的公眾形象、威望及政治能量,最好要高於曾俊華及胡國興,否則的話,民主派支持者及廣大市民可能會質疑民主派選委及陣營浪費選票,錯過對付林鄭月娥及葉劉淑儀的機會。


「副車」的政治功能

另一方面,林鄭月娥及葉劉淑儀參選,亦杜絕了一些傳統親北京人士或激進親北京組織參選特首的意欲。正如鄧小平曾經講過:讓中間的人當政,大家心中都會舒服一些。相信北京亦未必希望由所謂「一左二窄」的人士出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葉劉淑儀在建制陣營中,均予人有機會跟不同政治陣營溝通的印象。她們兩人同時參選,自然會把「一左二窄」的聲音擠出特首選戰的光譜。


港人關心特首選戰,主要是誰人當選,故此目光大多放在「大熱」身上。可是對北京而言,特首選戰最為重要的是要防止出現一些不能接受的人選,以至釀成中央不任命當選特首的憲制問題。這也許就是「副車」的政治功能。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