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曾俊華民望,一時無兩。facebook「like」數,勝過KOL(key opinion leader)。支持他,除了他耍功夫、幾親民,還因為他「公關做得好」。問題是現在選特首還是選公關?
自從「公關災難」這名詞在網上興起,加上大台人氣劇集催谷,公關的作用成為焦點。過去講起公關,形象一般較負面,通常聯想到他們替權貴粉飾太平,許多記者不入行做公關亦因為對此抗拒,寧願熬低薪,以筆桿刺破虛偽與謊言。
有關政治公關的討論,在曾蔭權出任特首的年代一度沸沸揚揚。當時流行講「spin doctor」(政治化妝師),很多評論炮轟政府如何spin走負面消息。「spin」含強烈的蒙騙意味,spin doctor無論能否扭轉危機,都被視為替主公「隱惡揚善」,不是好東西。
如今社交網絡盛行,主流媒體被網民牽着鼻子走,facebook admin隨時比spin doctor更重要。隨着拆解公關伎倆的文章在網上大受歡迎,帶挈公關本身形象大幅提升,公關手段即使被人拆穿了,網民也照單全收。近年最經典例子是鍾樹根,他原本是網民嘲笑對象,後來聘請優秀網絡公關,成功跟網民打成一片。雖然礙於政治立場迥異他無法把「likers」轉化成支持者,但無可否認是他形象來個大翻身,即使是泛民支持者也會覺得他「冇咁討厭」。
來到特首選舉,公關手段甚至比參選人的政綱和背景更受注目。葉劉淑儀的「?返香港」,惹來瘋狂「恥笑」;林鄭月娥到便利店買廁紙和施捨內地乞丐,熱爆網絡。不過,討論焦點皆落在公關身上。許多人的網上點評,是「公關災難」、「公關玩佢」,諸如此類。
至於曾俊華,從參選宣言到攝影照片,從facebook專頁到特製手機殼,全部大獲好評。不過絕大部分「正評」是給公關的。本來,公關是幕後,秘密發功、主公攞彩;但由於公關伎倆太富娛樂性,一發不可收拾,看政綱、看政績也不及看表演來得精彩,令特首戰變成公關戰,公眾樂見其成。
我們已不談論「做騷」的正當性
當政治人物非常刻意地策劃宣傳活動,我們一般稱之為「做騷」。「騷」者,表演。平時不做,以前不做,偏偏今日刻意做,博出位、爭支持。然而,最近我們已不談論「做騷」的正當性,而是在意「場騷做得好唔好」。做得好「點讚」,做不好「恥笑」。本來,選舉娛樂化,在民主地方並不新鮮,最近的美國大選如是,對岸的台灣大選如是。
不過,這裏是香港,普選連眉目都未有,大家尤其是一大群曾經力竭聲嘶地支持佔領運動的「黃絲」朋友們,竟然興致勃勃地為擁護「人大8.31」框架的參選人送上祝福、為那些精彩絕倫的公關伎倆給予「讚好」,會不會忽略了時時掛在口邊的核心價值?
許多人說,我們要選the lesser of two evils,揀一個沒有那麼壞的。第一,根本冇得揀;第二,即使有一個沒那麼壞,也用不着衝着去擊節讚賞——他終究是壞的。胡國興是唯一對8.31不置可否的參選人,但沒有人注意。要吸引注意,便首先要擁護8.31,證明自己不是陪跑的;結果,我們只關注那些反對自己核心價值的人,豈不滑稽?兩年而已,誰又想過,佔中清場的「we will be back」(我們會回來),會變成「we will be backing 8.31」(我們將會支持8.31)呢?
作者是記者
自從「公關災難」這名詞在網上興起,加上大台人氣劇集催谷,公關的作用成為焦點。過去講起公關,形象一般較負面,通常聯想到他們替權貴粉飾太平,許多記者不入行做公關亦因為對此抗拒,寧願熬低薪,以筆桿刺破虛偽與謊言。
有關政治公關的討論,在曾蔭權出任特首的年代一度沸沸揚揚。當時流行講「spin doctor」(政治化妝師),很多評論炮轟政府如何spin走負面消息。「spin」含強烈的蒙騙意味,spin doctor無論能否扭轉危機,都被視為替主公「隱惡揚善」,不是好東西。
如今社交網絡盛行,主流媒體被網民牽着鼻子走,facebook admin隨時比spin doctor更重要。隨着拆解公關伎倆的文章在網上大受歡迎,帶挈公關本身形象大幅提升,公關手段即使被人拆穿了,網民也照單全收。近年最經典例子是鍾樹根,他原本是網民嘲笑對象,後來聘請優秀網絡公關,成功跟網民打成一片。雖然礙於政治立場迥異他無法把「likers」轉化成支持者,但無可否認是他形象來個大翻身,即使是泛民支持者也會覺得他「冇咁討厭」。
來到特首選舉,公關手段甚至比參選人的政綱和背景更受注目。葉劉淑儀的「?返香港」,惹來瘋狂「恥笑」;林鄭月娥到便利店買廁紙和施捨內地乞丐,熱爆網絡。不過,討論焦點皆落在公關身上。許多人的網上點評,是「公關災難」、「公關玩佢」,諸如此類。
至於曾俊華,從參選宣言到攝影照片,從facebook專頁到特製手機殼,全部大獲好評。不過絕大部分「正評」是給公關的。本來,公關是幕後,秘密發功、主公攞彩;但由於公關伎倆太富娛樂性,一發不可收拾,看政綱、看政績也不及看表演來得精彩,令特首戰變成公關戰,公眾樂見其成。
我們已不談論「做騷」的正當性
當政治人物非常刻意地策劃宣傳活動,我們一般稱之為「做騷」。「騷」者,表演。平時不做,以前不做,偏偏今日刻意做,博出位、爭支持。然而,最近我們已不談論「做騷」的正當性,而是在意「場騷做得好唔好」。做得好「點讚」,做不好「恥笑」。本來,選舉娛樂化,在民主地方並不新鮮,最近的美國大選如是,對岸的台灣大選如是。
不過,這裏是香港,普選連眉目都未有,大家尤其是一大群曾經力竭聲嘶地支持佔領運動的「黃絲」朋友們,竟然興致勃勃地為擁護「人大8.31」框架的參選人送上祝福、為那些精彩絕倫的公關伎倆給予「讚好」,會不會忽略了時時掛在口邊的核心價值?
許多人說,我們要選the lesser of two evils,揀一個沒有那麼壞的。第一,根本冇得揀;第二,即使有一個沒那麼壞,也用不着衝着去擊節讚賞——他終究是壞的。胡國興是唯一對8.31不置可否的參選人,但沒有人注意。要吸引注意,便首先要擁護8.31,證明自己不是陪跑的;結果,我們只關注那些反對自己核心價值的人,豈不滑稽?兩年而已,誰又想過,佔中清場的「we will be back」(我們會回來),會變成「we will be backing 8.31」(我們將會支持8.31)呢?
作者是記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