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英國首相文翠珊上周演說,聲言英國決心「硬脫歐」,為英國歐盟未來兩年談判角力,揭開序幕。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也來蹚渾水,一邊聲援英國,提出願意盡快跟英國商討貿易協議,一邊批評歐盟和德國,聲言總理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導致大量移民湧入歐洲,將令更多國家走上脫歐之路。歐美關係突起陰霾,恐怕還是跟特朗普的「貿易敲詐」策略有關,情形跟他想拿「一中」原則,作為對華貿易談判籌碼類似。雖然歐盟近年風雨飄搖,然而也未至於是病夫弱者,英國和特朗普想在談判桌佔歐盟便宜,並不容易。
魚與熊掌難兼得
文翠珊開天索價乏本錢
英國將於3月援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啟動脫歐談判。文翠珊擺出毋懼一拍兩散的姿態,表明要「硬脫歐」,不會尋求繼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也不會追求「半隻腳留在歐盟」,英國要全面控制移民出入境,不再接受歐洲法院管轄。是否留在歐洲單一市場,是「硬脫歐」與「軟脫歐」的分別所在,單一市場容許成員國的商品、資金、服務和人員彼此自由流通。歐盟早已表明,英國不能一邊規管民眾自由遷徙,一邊享受進入單一市場的優惠。現在文翠珊總算說清楚英方意圖,可是嘴吧說得硬,不代表英國不想魚與熊掌兼得。
文翠珊高談「硬脫歐」,同時又提出跟歐盟磋商自由貿易協定,將關稅等貿易壁壘減至最少,說穿了就是希望「無名有實」,在脫歐後盡量繼續靠近歐洲單一市場。可是歐盟又豈會如此蝕底,讓英國盡得好處?歐盟內的強硬派就主張,英歐應先談「分手協議」,待英國正式脫歐後才談自貿協議。英國官員放風,若脫歐前無法先跟歐盟達成自貿協議,英國可能放棄「歐洲式經濟模式」,以遠低於歐陸的稅率,去吸引外國企業和資金,跟歐洲搶生意。問題是英國政府財赤嚴重,大減企業稅「此路不通」;至於文翠珊拋出建設「環球化英國」(global Britain)願景,跟美國等貿易伙伴締訂自貿協議,也非易事,皆因英國在脫歐談判期間,仍是歐盟成員,按規定未來兩年都不能擅跟他國洽談。
當然,設若今年5月法國大選極右馬林勒龐上台、意大利爆發金融危機,又或德國9月大選默克爾遭遇滑鐵盧,令歐盟分崩危機加深,英國或許可在談判桌佔上風。不過馬林勒龐當選機會仍看低一線,默克爾連任仍然看好,文翠珊向歐盟叫價雖狠,惟目前未有太多籌碼周旋,反而美國新總統特朗普,有可能給默克爾和歐盟帶來更多麻煩。特朗普上周接受歐洲傳媒訪問,力撐英國脫歐,表明願與英方盡快磋商自貿協議,又指北約「過時應被淘汰」,狠批其他北約成員國未盡「出錢」責任,矛頭直指德國等歐洲國家。
特朗普向視英國脫歐派為同路人,批評北約成員國的言論亦非新猷,惟他高調抨擊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揚言將有更多歐盟成員國出走,事不尋常,畢竟歐盟是美國重要盟友,歐盟分崩對美國弊多利少。對於特朗普的言論,德國和歐盟反應強烈,默克爾強調「歐洲命運掌握在歐洲人手中」,歐盟外交專員莫蓋里尼更稱,歐盟將會百分百完整。
特朗普唱衰歐盟
德官倡學中國從容不迫
特朗普上台後,歐美關係會否轉差,仍待觀察,惟他明顯打算就經貿問題向德國歐盟施壓。他接受德國報章訪問時投訴,在紐約街頭見到的德國車,比在德國道路見到的美國車多,又批評德國三大車廠在墨西哥大舉投資設廠,將汽車賣到美國,卻不在美國本土生產,揚言要向它們輸往美國出售的汽車徵收35%重稅。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迅即回應,警告開徵重稅只會兩敗俱傷,又指美國應思考如何令自己的汽車更好,而非打擊他人。
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自當選以來,其「貿易敲詐」策略表露無遺,為求向對手施壓,什麼牌都敢打出來。特朗普揚言不會承諾「一中」原則,直至看到北京在貨幣和貿易上妥協,已可見一斑。美國三大貿易逆差對手,第一是中國,其次就是歐盟和德國。特朗普會否不按常理出牌,企圖向歐盟和德國展開「貿易敲詐」,值得留意。不過德國和歐盟可不是省油的燈,加布里爾強調關鍵是要有自信,「看看中國,儘管特朗普大力進逼,然而中方反應從容不迫,也許我們可從中學習」。設若今年法德大選有驚無險過關,歐盟分崩危機紓緩,特朗普的脅迫,反而可能有利歐盟內部重新整固,皆因特朗普的親俄路線,令不少東歐國家擔憂,為求自保,最終只能加緊投靠法德。歐美摩擦加劇,也將是北京與歐盟加強合作的良機。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魚與熊掌難兼得
文翠珊開天索價乏本錢
英國將於3月援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啟動脫歐談判。文翠珊擺出毋懼一拍兩散的姿態,表明要「硬脫歐」,不會尋求繼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也不會追求「半隻腳留在歐盟」,英國要全面控制移民出入境,不再接受歐洲法院管轄。是否留在歐洲單一市場,是「硬脫歐」與「軟脫歐」的分別所在,單一市場容許成員國的商品、資金、服務和人員彼此自由流通。歐盟早已表明,英國不能一邊規管民眾自由遷徙,一邊享受進入單一市場的優惠。現在文翠珊總算說清楚英方意圖,可是嘴吧說得硬,不代表英國不想魚與熊掌兼得。
文翠珊高談「硬脫歐」,同時又提出跟歐盟磋商自由貿易協定,將關稅等貿易壁壘減至最少,說穿了就是希望「無名有實」,在脫歐後盡量繼續靠近歐洲單一市場。可是歐盟又豈會如此蝕底,讓英國盡得好處?歐盟內的強硬派就主張,英歐應先談「分手協議」,待英國正式脫歐後才談自貿協議。英國官員放風,若脫歐前無法先跟歐盟達成自貿協議,英國可能放棄「歐洲式經濟模式」,以遠低於歐陸的稅率,去吸引外國企業和資金,跟歐洲搶生意。問題是英國政府財赤嚴重,大減企業稅「此路不通」;至於文翠珊拋出建設「環球化英國」(global Britain)願景,跟美國等貿易伙伴締訂自貿協議,也非易事,皆因英國在脫歐談判期間,仍是歐盟成員,按規定未來兩年都不能擅跟他國洽談。
當然,設若今年5月法國大選極右馬林勒龐上台、意大利爆發金融危機,又或德國9月大選默克爾遭遇滑鐵盧,令歐盟分崩危機加深,英國或許可在談判桌佔上風。不過馬林勒龐當選機會仍看低一線,默克爾連任仍然看好,文翠珊向歐盟叫價雖狠,惟目前未有太多籌碼周旋,反而美國新總統特朗普,有可能給默克爾和歐盟帶來更多麻煩。特朗普上周接受歐洲傳媒訪問,力撐英國脫歐,表明願與英方盡快磋商自貿協議,又指北約「過時應被淘汰」,狠批其他北約成員國未盡「出錢」責任,矛頭直指德國等歐洲國家。
特朗普向視英國脫歐派為同路人,批評北約成員國的言論亦非新猷,惟他高調抨擊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揚言將有更多歐盟成員國出走,事不尋常,畢竟歐盟是美國重要盟友,歐盟分崩對美國弊多利少。對於特朗普的言論,德國和歐盟反應強烈,默克爾強調「歐洲命運掌握在歐洲人手中」,歐盟外交專員莫蓋里尼更稱,歐盟將會百分百完整。
特朗普唱衰歐盟
德官倡學中國從容不迫
特朗普上台後,歐美關係會否轉差,仍待觀察,惟他明顯打算就經貿問題向德國歐盟施壓。他接受德國報章訪問時投訴,在紐約街頭見到的德國車,比在德國道路見到的美國車多,又批評德國三大車廠在墨西哥大舉投資設廠,將汽車賣到美國,卻不在美國本土生產,揚言要向它們輸往美國出售的汽車徵收35%重稅。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迅即回應,警告開徵重稅只會兩敗俱傷,又指美國應思考如何令自己的汽車更好,而非打擊他人。
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自當選以來,其「貿易敲詐」策略表露無遺,為求向對手施壓,什麼牌都敢打出來。特朗普揚言不會承諾「一中」原則,直至看到北京在貨幣和貿易上妥協,已可見一斑。美國三大貿易逆差對手,第一是中國,其次就是歐盟和德國。特朗普會否不按常理出牌,企圖向歐盟和德國展開「貿易敲詐」,值得留意。不過德國和歐盟可不是省油的燈,加布里爾強調關鍵是要有自信,「看看中國,儘管特朗普大力進逼,然而中方反應從容不迫,也許我們可從中學習」。設若今年法德大選有驚無險過關,歐盟分崩危機紓緩,特朗普的脅迫,反而可能有利歐盟內部重新整固,皆因特朗普的親俄路線,令不少東歐國家擔憂,為求自保,最終只能加緊投靠法德。歐美摩擦加劇,也將是北京與歐盟加強合作的良機。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