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在美國「大嘴巴」總統特朗普上台前夕,內地網上曝光了東風41(DF-41,北約稱CSS-X-10)穿街過市的照片。
這讓人浮想聯翩:一、從讓路車輛所見,唯一看見車牌的兩輛車都屬黑龍江大慶市,以概率而論,一輛無法判斷地點,兩輛則說明此地便是黑龍江省;二、傳說中的第二個東風41旅很可能已部署東北;三、河南信陽的第一個東風41旅已換裝升級為東風41A,它能往西跨越歐洲打到美國。以下分析。
東風41可載10彈頭 打遍美全境
東風41是中國最先進的戰略核導彈,上世紀1984年立項,稱「204工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十年磨一劍」,1994年首次高彈道試射成功定型,1999年進行電腦類比全程試射,打擊美國本土目標成功,2010年交付使用。2015年東風41參加了勝利日閱兵綵排,後因政治原因取消亮劍,望眼欲穿的國人再次失之交臂。
這裏有一段小插曲。東風41原計劃參加1999年國慶閱兵,但因載車未能解決,被中央軍委取消,這引來西方「東風41研製失敗,項目已下馬」的漫天謠言。後知後覺的美國,直至2014年6月5日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的報告中,才提到「解放軍二炮已經列裝東風31A型洲際導彈,並正在發展東風41型洲際導彈」。
這是自欺欺人,因為1999年國慶閱兵後不久,美國便已多次獲取公路機動的東風41圖片,其後又偵察到2012年7月24日配備10枚彈頭公路機動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翌年更發現10天內東風41連續兩次試射成功。
美國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東風41基本上無法攔截,而此時美國正落力向其盟友推銷她的導彈防禦系統,真相敗露,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便沒有市場,後續的研發資金又何來?但確有兩個位於東北亞的「死蠢」盟友,直至今天還上釣,願意做美國的前線炮灰。
東風41射程1.4萬公里,可打擊美國全境。東風41是多彈頭分導洲際導彈,可以配置3個、6個、10個彈頭。當裝載10枚分導式熱核彈頭時,每枚彈頭的威力仍有20萬噸當量,相當於投向廣島原子彈的10倍。東風41導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這使得導彈的命中精度大幅提高。
3種發射方式無法攔截 突防力強
東風41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調整軌迹攻擊不同目標。它具備再次點火技術,火箭發動機末端採用可變的燃氣舵,該燃氣舵可以使得彈道導彈進行機動變軌,不論是運載火箭還是各個分彈頭都可以自我調整變軌,所以很難攔截,突防力極強。
東風41具備3種發射方式。第一種是加固地井發射,與美國的「民兵」導彈一樣。美國陸基洲際導彈只有加固井發射一種形式,加固井發射的好處是精度高,但因不能移動,目標固定,所以最易被對方打擊。
第二種是鐵路發射。有報道說,2015年12月中國進行了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鐵路彈射試驗。但鐵路發射受路軌限制,機動路線有迹可尋,不算完全機動。鐵路發射的優點是承重大,一輛專列可載3枚導彈,以10個分彈頭計算,一次齊射便可攻擊30個目標,鋪天蓋地形成恐怖的畫面,故被稱為「撒旦的列車」。
第三種是公路發射,這才是百分之百的機動發射,也是機動性最強的一種發射方式。它不但可在公路上機動,還具備越野的能力,反應速度快,一接到指令,不論何種地形地貌,導彈能豎起便可發射。
東風41發射車集儲存、運輸、發射一體化,採用熱發射形式,進一步提高了其反應速度,因而突襲性強。公路機動發射的東風41自我保護能力也最強,山脈、建築、隧道都成為其藏匿的地方。若駛入高山下的洞體或隧道,即使遭遇核打擊也能生存下來,是對手最害怕的一種洲際導彈。
每旅200多核彈頭可夷平半個美國
東風41旅採用「三三制」編制或「三四制」編制,即每旅有3或4個發射營,每營有3部機動發射車,全旅有9至12部,每車裝備一枚洲際導彈。由於東風41還有再裝填能力,因此每輛機動發射車另有一枚備彈,再裝填時間最快只需半小時。
因此,以每枚導彈有10個分導式彈頭計算,東風41旅一波可發射90至120個核彈頭,兩波相加達到180至240個核彈頭,若都能命中,足可夷平半個美國了。
根據海外媒體報道,第一個東風41旅已部署在河南省信陽市。信陽市面積約有1.9萬平方公里,兩條「南北大動脈」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穿越該市,東西方向有上海至西安和上海至成都兩條鐵路。此外公路交通四通八達,為東風41旅的部署和機動提供極為方便的條件。
信陽與湖北交界便是著名的大別山,這條延綿數百公里的山脈正好為東風41提供了掩蔽和藏身之所。加上公路和鐵路的高度機動性,使其具有核潛艇一樣的隱蔽能力,是陸基核力量二次打擊的王牌。
東北距美更近 縮美預警時間
中國能夠打遍美國全境的核導彈還有東風5B,但採用的是液體燃料發動機,當接到預警後,單是灌裝燃料便要花兩小時。現在採用了新技術,液體燃料可以預先裝入火箭儲放一段較長的時間,而毋須接到指令才加油,因而提高了反應速度。但東風5B採用加固井發射,生存率不高,只能作為戰略核力量的一個備份而已。
由於中國沒有能夠攜帶核彈頭進行跨洲飛行的戰略轟炸機,三位一體核力量獨缺空軍,在此情况下,公路機動的東風41便擔當起中國核報復的主力。因此,僅在信陽部署一個東風41旅顯然不夠,東北則是部署第二個東風41旅的最佳地點。它距離美國最近,無論是飛越北太平洋線還是飛越北極線,東北比信陽可減少2000公里,極大壓縮美國的預警時間,從而提高命中機率。所以,文首提到東北發現的東風41很可能是第二個東風41旅,已部署東北的推測並非空穴來風。
東風41A可跨越歐洲打擊美東部
中國另一款公路機動的洲際核導彈東風31,第一個旅也是部署在中部。第二個旅部署到東北後,第一個旅便換裝升級為東風31A。而第三個東風31A旅接着部署在中國西部。
今次應該類似,即第二個東風41旅部署在東北,信陽的第一旅很可能已換裝升級為東風41A旅,第三個同樣是東風41A旅很可能接着部署西部戰區。
中國這種部署是有道理的,東北作為前方基地,與中部、西部形成前、中、後的佈局。若跨越歐洲和北大西洋,又或者從中國的西北飛越北極,打擊美國的東部地區,便與東北形成雙拳出擊的態勢。
去年,中國公開證實3米直徑固體燃料發動機已研製成功,簡單計算可將東風41的1.4萬公里射程提升到東風41A的1.6萬公里以上。此外,比東風41的八軸車更大的十軸車也已研製成功,很可能用來裝載更重的東風41A。由此判斷,東風41A已研製成功並服役,它能夠跨越歐洲打擊美國。
作者是香港軍事評論員
這讓人浮想聯翩:一、從讓路車輛所見,唯一看見車牌的兩輛車都屬黑龍江大慶市,以概率而論,一輛無法判斷地點,兩輛則說明此地便是黑龍江省;二、傳說中的第二個東風41旅很可能已部署東北;三、河南信陽的第一個東風41旅已換裝升級為東風41A,它能往西跨越歐洲打到美國。以下分析。
東風41可載10彈頭 打遍美全境
東風41是中國最先進的戰略核導彈,上世紀1984年立項,稱「204工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十年磨一劍」,1994年首次高彈道試射成功定型,1999年進行電腦類比全程試射,打擊美國本土目標成功,2010年交付使用。2015年東風41參加了勝利日閱兵綵排,後因政治原因取消亮劍,望眼欲穿的國人再次失之交臂。
這裏有一段小插曲。東風41原計劃參加1999年國慶閱兵,但因載車未能解決,被中央軍委取消,這引來西方「東風41研製失敗,項目已下馬」的漫天謠言。後知後覺的美國,直至2014年6月5日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的報告中,才提到「解放軍二炮已經列裝東風31A型洲際導彈,並正在發展東風41型洲際導彈」。
這是自欺欺人,因為1999年國慶閱兵後不久,美國便已多次獲取公路機動的東風41圖片,其後又偵察到2012年7月24日配備10枚彈頭公路機動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翌年更發現10天內東風41連續兩次試射成功。
美國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東風41基本上無法攔截,而此時美國正落力向其盟友推銷她的導彈防禦系統,真相敗露,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便沒有市場,後續的研發資金又何來?但確有兩個位於東北亞的「死蠢」盟友,直至今天還上釣,願意做美國的前線炮灰。
東風41射程1.4萬公里,可打擊美國全境。東風41是多彈頭分導洲際導彈,可以配置3個、6個、10個彈頭。當裝載10枚分導式熱核彈頭時,每枚彈頭的威力仍有20萬噸當量,相當於投向廣島原子彈的10倍。東風41導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這使得導彈的命中精度大幅提高。
3種發射方式無法攔截 突防力強
東風41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調整軌迹攻擊不同目標。它具備再次點火技術,火箭發動機末端採用可變的燃氣舵,該燃氣舵可以使得彈道導彈進行機動變軌,不論是運載火箭還是各個分彈頭都可以自我調整變軌,所以很難攔截,突防力極強。
東風41具備3種發射方式。第一種是加固地井發射,與美國的「民兵」導彈一樣。美國陸基洲際導彈只有加固井發射一種形式,加固井發射的好處是精度高,但因不能移動,目標固定,所以最易被對方打擊。
第二種是鐵路發射。有報道說,2015年12月中國進行了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鐵路彈射試驗。但鐵路發射受路軌限制,機動路線有迹可尋,不算完全機動。鐵路發射的優點是承重大,一輛專列可載3枚導彈,以10個分彈頭計算,一次齊射便可攻擊30個目標,鋪天蓋地形成恐怖的畫面,故被稱為「撒旦的列車」。
第三種是公路發射,這才是百分之百的機動發射,也是機動性最強的一種發射方式。它不但可在公路上機動,還具備越野的能力,反應速度快,一接到指令,不論何種地形地貌,導彈能豎起便可發射。
東風41發射車集儲存、運輸、發射一體化,採用熱發射形式,進一步提高了其反應速度,因而突襲性強。公路機動發射的東風41自我保護能力也最強,山脈、建築、隧道都成為其藏匿的地方。若駛入高山下的洞體或隧道,即使遭遇核打擊也能生存下來,是對手最害怕的一種洲際導彈。
每旅200多核彈頭可夷平半個美國
東風41旅採用「三三制」編制或「三四制」編制,即每旅有3或4個發射營,每營有3部機動發射車,全旅有9至12部,每車裝備一枚洲際導彈。由於東風41還有再裝填能力,因此每輛機動發射車另有一枚備彈,再裝填時間最快只需半小時。
因此,以每枚導彈有10個分導式彈頭計算,東風41旅一波可發射90至120個核彈頭,兩波相加達到180至240個核彈頭,若都能命中,足可夷平半個美國了。
根據海外媒體報道,第一個東風41旅已部署在河南省信陽市。信陽市面積約有1.9萬平方公里,兩條「南北大動脈」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穿越該市,東西方向有上海至西安和上海至成都兩條鐵路。此外公路交通四通八達,為東風41旅的部署和機動提供極為方便的條件。
信陽與湖北交界便是著名的大別山,這條延綿數百公里的山脈正好為東風41提供了掩蔽和藏身之所。加上公路和鐵路的高度機動性,使其具有核潛艇一樣的隱蔽能力,是陸基核力量二次打擊的王牌。
東北距美更近 縮美預警時間
中國能夠打遍美國全境的核導彈還有東風5B,但採用的是液體燃料發動機,當接到預警後,單是灌裝燃料便要花兩小時。現在採用了新技術,液體燃料可以預先裝入火箭儲放一段較長的時間,而毋須接到指令才加油,因而提高了反應速度。但東風5B採用加固井發射,生存率不高,只能作為戰略核力量的一個備份而已。
由於中國沒有能夠攜帶核彈頭進行跨洲飛行的戰略轟炸機,三位一體核力量獨缺空軍,在此情况下,公路機動的東風41便擔當起中國核報復的主力。因此,僅在信陽部署一個東風41旅顯然不夠,東北則是部署第二個東風41旅的最佳地點。它距離美國最近,無論是飛越北太平洋線還是飛越北極線,東北比信陽可減少2000公里,極大壓縮美國的預警時間,從而提高命中機率。所以,文首提到東北發現的東風41很可能是第二個東風41旅,已部署東北的推測並非空穴來風。
東風41A可跨越歐洲打擊美東部
中國另一款公路機動的洲際核導彈東風31,第一個旅也是部署在中部。第二個旅部署到東北後,第一個旅便換裝升級為東風31A。而第三個東風31A旅接着部署在中國西部。
今次應該類似,即第二個東風41旅部署在東北,信陽的第一旅很可能已換裝升級為東風41A旅,第三個同樣是東風41A旅很可能接着部署西部戰區。
中國這種部署是有道理的,東北作為前方基地,與中部、西部形成前、中、後的佈局。若跨越歐洲和北大西洋,又或者從中國的西北飛越北極,打擊美國的東部地區,便與東北形成雙拳出擊的態勢。
去年,中國公開證實3米直徑固體燃料發動機已研製成功,簡單計算可將東風41的1.4萬公里射程提升到東風41A的1.6萬公里以上。此外,比東風41的八軸車更大的十軸車也已研製成功,很可能用來裝載更重的東風41A。由此判斷,東風41A已研製成功並服役,它能夠跨越歐洲打擊美國。
作者是香港軍事評論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