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洪清田﹕當科學被國族主體騎劫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8日 06:35
2016年10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彭泓基喜見中國領先世界的自然科學技術科研成果,因而引發「中國人」的光榮感和愛國豪情,並對朋友(港大理科同學)的「不做中國人、要香港人」大不以為然;朋友則認為「科學成就」和「做不做(是不是)中國人R國」沒必然邏輯關係。


從形式邏輯而言,可以(愈)低生活、經濟和科學水平(愈)「想做中國人R國」(例如200年的幾次國難),時窮節乃現,中外古今常見,所以兩組變數沒有必然邏輯關係。但現實世界裏,各國莫不致力提高生活、經濟和科學、體育等等的水平,國人也因而倍增歸屬感、主人翁身分和認同感(北京奧運時港人的「中國人」身分),可見兩組變數蘊含豐富密切關係。


彭泓基的問題,不在將兩者串聯掛鈎(雖混淆「中國人」與「華人」),而是單邊單方向看「科學成就」,忽略了「科學成就」和「國族身分R國」的可能負面關係。這不是小問題,而是極具歷史意義及現實意義的大問題。「科學成就」與「國族身分R國」互為因果及不當強化,六七十年來造成幾波災劫。全國全民從單方片面的樂觀肯定膜拜出發,一路走向歷史錯誤的一邊。中國走出文革黑洞後,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三五年間,曾有反思三四十年為什麼多災難、之間又似有某種相關性和邏輯關係,找到這條線路脈胳,幡然驚醒,如今卻已渾忘一切。


當被單邊片面化 科學便死亡

「科學」是現代化的主要驅動引擎。「科學」的知識解放的威力來自「正反一體又動態分合轉化交換」(parallel anti-thesis,PAT)的理性思維。科學以理性思維進入、剖析及分合事物的總體性(holism),讓正面與反面辯證互動、互變和交換,從中掌握短暫客觀規律,取得特定的、有條件的科學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