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千夫所指的證監會「扶貧騷」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6日 06:35
2016年10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9月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中國證監會關於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意見》中強調,要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支持和鼓勵上市公司、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履行扶貧社會責任,切實加強貧困地區投資者保護。《意見》並表示,證監會將「對貧困地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併購重組等開闢綠色通道」。


把道德與金融混為一談

在證監會的新聞稿中,將該《意見》的出台稱為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


以「千夫所指」形容證監會這份《意見》,毫不誇張。


站在管理層的角度看,金融制度安排的目標就是盡可能地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所謂最優的選擇,並不是把錢給最缺錢的企業,而是把錢給最有能力創造價值的企業。站在融資方的角度看,出讓股權或是舉債,目的不僅僅是圈錢,而是要在得到資金後,投資於生產或項目,以期獲得更大的收益。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看,無論是股權投資還是債券投資,所有投資者的目標都是為了賺錢。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與「扶貧助困」扯不上一絲一毫的關係,完全就是把「道德」與「金融」混為一談。


即便真的希望資本市場為扶貧出一份力量,那可以考慮從印花稅裏撥出一部分,成立專項扶貧基金,盡量發揮稅收二次分配的作用,同時也不違背資本市場本身運作的原理。


即便不討論市場本身的運作規律,即便是在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中,也有諸多現實,與所謂的「綠色通道」安排相互矛盾。且不論當前IPO(首次公開募股)排隊至少需3年,其他融資安排也需層層審核,更何况如今近兩年違約事件頻發,企業信用債發行難愈演愈烈。樁樁件件,都不可能接受「綠色通道」的存在。


况且,在審批制下,「綠色通道」幾乎等同於放鬆監管要求、減少審核環節,否則等於打臉自己的制度均是冗餘。這便是給予部分企業特權,允許其在不達標的情况下上市或發債,等於為市場注入劣質資產,是對投資人的不負責、是監管層的故意作惡。


踐踏市場規律 遭鞭撻並不意外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證監會並非想「作惡」,只不過是想「做騷」給中央看:積極響應號召,為扶貧工作盡心盡力。然而,這場「騷」能否得到高層的欣賞,筆者不敢妄斷。不過它以踐踏市場規律、損害投資人利益為代價,剛放出消息就遭外界一致鞭撻,並不意外。只是曾一意孤行推出過「熔斷機制」的證監會,誰知這次會不會強行用投資人的錢,進行他們自己的「扶貧騷」呢?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