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翠湖維修圍標案 不應只懲處一人長青網文章

2016年09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9月30日 06:35
2016年09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沙田翠湖花園翻新工程圍標案,承認4項控罪的工程判頭丘瑞田,在區域法院被判監兩年11個月。這宗圍標案有標誌性意義,涉及款項龐大,其餘涉案人等呼之欲出,不過迄今只有工程判頭被懲處,廉署對其他人等的處理仍然諱莫如深。另外,這宗圍標案揭示翠湖業主慘遭盤剝的無奈和痛苦,實際上也是全港許多小業主的現實寫照,事態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政府應該認真正視,例如成立「樓宇維修監察局」保障小業主的權益。


涉案者姓名身分清楚

判頭爆料廉署須徹查

翠湖花園維修中標價2.62億元。據廉署委請港大團隊研究了「樓宇更新大行動」426幢舊樓維修成本數據,透過統計模型建立的資料庫,估算翠湖花園維修工程成本約4500萬元,以全部840戶計算,每戶攤分約5.4萬元,按中標價計算,翠湖花園每戶需繳付21萬至35萬元不等,差距達5、6倍。案情揭露的情况,證實圍標使維修出現天價。


丘瑞田承認就翠湖花園翻新工程招標之前,他作為中間人安排3方面人等商議圍標細節,使承辦商最終分別以「第三高」及「第三低」的標價承辦顧問合約及翻新工程,涉及賄款達4500萬元。丘瑞田並披露涉及人等獲得的賄款,分別為1500萬元、260萬元、2600萬元和他獲得131萬元。丘瑞田的交代,清楚無誤地指出涉及圍標人等的姓名和身分,按一般理解,廉署調查應無難度。另外,丘瑞田涉及的罪行是串謀行賄,理應有共犯,他已經清楚指出與哪些人共同犯案,迄今為何只有丘一人受懲處,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


就圍標行徑,當局鼓勵知情者舉報,競爭事務委員會也期望獲得資料介入調查。事實上,圍標操作十分隱蔽,若無知情者爆料,很難有證據構成檢控;翠湖花園圍標被捅出來,區院法官在判刑時指出,丘瑞田並非純粹為了正義而揭發事件,而是企圖藉舉報向圍標商人施壓,促使他們支付他認為應得的賄款。這情况可理解為:若丘瑞田滿意賄款,也不會爆料。現在只有他一個人承擔結果,其他涉案人等卻逍遙法外,則日後會否打擊了一些人揭破圍標黑幕的積極性,值得關注。因為提供資料之後,當局未能把不法之徒繩之於法,爆料者卻已暴露了身分,可謂極不公平;就此,廉署須在適當時間交代。


翠湖花園圍標案是十分典型的「一條龍」運作,持份者暗中商議和部署,小業主根本無能力抵擋;競委會發表首份成立後的研究報告,亦確認了有操縱投標行為。過去幾年,傳媒報道的圍標個案不知凡幾,小業主被圍標集團「㩒住搶」,付出的維修費,高昂得明顯不合理,使樓宇維修成為許多市民的噩夢。雖然如此,政府對於圍標和小業主的困苦,卻看不到有足夠認知。


圍標盤剝小業主

政府勿等閒視之

例如,競委會的研究發現政府出資35億元的「樓宇更新大行動」,也有操縱投標行為。不過,去年11月,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在一次公開活動之後,主動回答記者對發展局長的提問,她說親自問過廉政專員白韞六,「他給我的答覆就是在『樓宇更新大行動』裏面的舊樓維修,是沒有出現圍標的情况」。提出這一點,並非說什麼人不誠實,而是要指出若政府就圍標的認知若與市民一致,則官民對於是否存在圍標,為什麼會有如此落差?政府與民情脫節,這是一個實例。


圍標橫行霸道,小業主聞維修而色變,除了無奈繳付高昂維修費,許多時候還被低劣工程質素折磨。例如翠湖花園小業主發現安裝在牆身的熱水爐,與牆身之間被填封,需自費搭棚清除填封物料,才可以更換熱水爐,有小業主因而向承建商索償。翠湖花園維修對小業主的困擾,可以欲哭無淚來形容,其他許多小業主都感同身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本港每年新增約500幢樓齡30年以上的樓宇,都已進入維修樓齡,這是每年以數十以至百億元計的生意。因此,政府對於圍標之遺害,勿再繼續等閒視之,應該多管齊下,包括堵塞法律漏洞,加強公衆教育和執法,向小業主提供專業支援等,並成立「樓宇維修監察局」,保障市民權益,以免市民因為樓宇維修而任人宰割。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